牛生有,男,1974年7月生,中员,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党支部。从事农村工作10余年,牛生有带领村“两委”和党员、群众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努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坚持不懈为困难户做计划,谋发展,促增收,转观念,让昔日全县闻名的贫困村彻底摘掉了“穷帽子”。牛生有曾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
2022年冬,祁连山下,一夜大雪,大地苍茫。牛生有匆匆赶往养殖大棚,正是胡羊出栏旺季,他要到现场盯着。牛生有所在的东达村人口不到700人,自然条件差,曾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落后村。2014年,牛生有当选为村党支部,他带领乡亲们建起26座养殖大棚,采用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的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如今,村民人均收入提高到1.24万元。“今天价格咋样?”牛生有声音洪亮。村民们围拢过来:“羊卖得好,每天能卖五六百只,但饲料快没了。”“存栏1万多只羊,按每只每天2斤算,一天就得10多吨饲料。”牛生有随即拿起电话,打给甘肃的饲料生产厂家。对方要求先交预付款,牛生有自己先垫付了10万元给厂家。“村里油菜、青稞各有2000亩,为啥不用来做饲料?”牛生有琢磨着彻底解决饲料问题。说干就干。村里开会商定后,买回一台饲料加工设备。村子发展势头正盛,牛生有并没有止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咱村面积不大,青稞、油菜、羊肉等产量有限,得再找条壮实的‘腿’走路。”牛生有带领村民成立了海晏东达富民特色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不仅培育了菌类种植产业,而且稳步发展畜牧养殖产业,舍饲养殖羊规模达到3万只,吸纳10名困难户长期在合作社就业,户均年收入达1.2万元,村集体收入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同时,他积极引导困难户参与养殖,户均收入8000元,全村有规模的养殖户达到67家,建立了6个牛羊交易信息群,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全村群众掌握第一手信息,随行就市出售牲畜。为改变一年一季出售牛羊的旧观念,牛生有带领群众依托集中养殖,采取精选牧羊、高效养殖、精准信息等措施,通过冬春补饲、羔羊养殖等方式走上了四季均衡出栏销售牛羊的新路子。
距村子不到20分钟车程,就是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和“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2018年,东达村村史馆被“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列为现场教学点,每年来此参观的学员、游客近2万人次。一番讨论,打造理想信念红色教学点,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乡亲们的共识。在青海省乡村振兴局的协调下,牛生有等村“两委”成员和驻村工作队来到西宁市湟源县小高陵村、海东市乐都区卯寨景区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取经。随后,经党员干部一连数晚讨论,村里制定出实施方案:改造提升村史馆,建设东达大食堂……拿上方案,牛生有跑到乡政府沟通汇报,取得支持。“虽说现在日子不错,但我们要继续奋斗,把党的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扎实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各项工作,让东达村产业旺、环境美、农民富,让乡亲们的日子好上加好,越过越甜蜜。”展望未来,牛生有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东达村党支部组建了以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村委会班子成员为主体的工作队,按照“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落实每户困难户有1名干部帮扶,一名党员连带,一项政府购买的工作岗位到人,产业发展资金到户,小额到户,互助资金到户等措施。牛生有带领村支部各工作组算好时间账、经济账,制定了详细的村计划、户计划、人计划,拟定实施方案和帮扶措施,对全村20户64人困难户精准把脉,对症下药、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实施一户一分解,一户一措施的帮扶。
作为村党支部,牛生有一直强调“头雁”的作用,发挥火车头作用的同时,还要抓强村委班子。“打铁必须自身硬”,牛生有经常对村“两委”成员说:“我们是村里的主心骨,一言一行都关系群众,所以我们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廉洁自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尤其在今后的乡村振兴工作中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牛生有经常会要求班子成员开展自学,多掌握有关政策,多了解新鲜事物,要比群众多懂政策,多掌握知识,他自己也带头进行学历提升,并顺利取得了大专文凭。“要想自己富,别当村干部,当干部就不能怕吃亏,要明白为什么当干部、为谁当干部。”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支书”给干部带好了头,村干部干劲十足,处处以身作则,把群众的事情当作大事来做,好事让给群众,群众的信心也更足了。“牛是我们的‘大家长’,是我们村致富路上的‘领头雁’,我们心中的好支书,凡事有他在就有了主心骨。”乡亲们对牛生有的评价很高。(责任编辑:黄舒雅 管齐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