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安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联合出品,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二十四镇》散文集,收集了以我市24个乡镇(场)为题材,由省内十多位作家撰稿的作品24篇。这些作品既详实地记叙了各地文化底蕴、人文风情及发展概况,更精彩展现了时代的春风下各地日新有异的家园变化。今天刊发的二十四镇之杨圩镇篇——《百年老圩尽春风》,敬请关注!
杨圩,位于高安市城西部,锦河北岸,辽河两岸,面积147平方公里,人口4.7万。杨圩,也叫杨公圩。相传明正德年间(1506— 1521)朝廷官员杨洄平乱有功封为将军,致仕返乡后,乡民捐建“杨公庙”,以示纪念。后商贾云集成圩,故名杨公圩。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杨圩区、杨圩公社,1984年撤销杨圩公社改称杨圩乡,1999年3月撤乡设镇至今。历经 500 多年的风风雨雨,饱尝历史变幻的世代风霜,杨圩这个古老的圩镇沧桑巨变、风姿绰约。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以来,缕缕阳光暖老圩,习习春风拂古镇,杨圩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展现了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崭新风貌。
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草长莺飞,霞光掩映下的杨圩镇,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楼房鳞次栉比,三三两两身背书包的学生穿行在前往学校的路上,川流不息的卡车、小车、电动车、摩托车急匆匆地在三二O 国道上行驶,清澈的辽河水款款的向前流淌。举目眺望,远处的金三角陶瓷、博登科技、锦都机械、新科荣模具等企业在阳光下傲然挺立,正在开工兴建企业的工地上,挖掘机、推土机来回穿梭,不时扬起一股股尘土……杨圩,这个昔日的农业大镇正大步向工业富镇的道路迈进。据统计,2020年,杨圩工业企业有71 家, 比2010年增加32家,其中规模企业13家,全镇工业产值 30 亿元,工业企业税收达到4000万元。
杨圩工业发展起步较早。1993年,针对乡办企业“摊子多、管理难、效益低”的状况,党委政府实行“三精减三改革”,三精简:一是关停亏损乡办企业,撤并转卖一批企业,由原来21个减为12个;二是精减企业行政干部,由原来的81人减为33人;三是精减非生产性人员 80 余人。三改革:一是企业负责人实行聘任制。二是实行目标效益工资,工资与效益挂勾。三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为干职工办理养老保险或一次性领取退职费。全镇镇办企业焕发新的生机。进入新世纪,镇党委政府实施工业强镇思路,建立梨塘、四美、况家等3个工业小区,围绕建材、机械、电子等三大特色产业,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强攻工业。
金三角陶瓷有限公司是十多年前启动的一个项目。2011年3月, 该公司第一条生产线月,第二条生产线月,第三条生产线月,第四条生产线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该公司面积已扩大到460亩,职工增加到1100人,年产量8万多平米,产值 6.2 亿元,缴纳财政税收 1200 万元,成为全镇第一个纳税大户。2020 年 11 月,该公司进入中国建材企业 500 强。
金利皮业有限公司于2011年8月成立,现在,公司员工达到40 人,主营收入达到1.2亿元。统计表明,全镇10年前创办的企业有39 个, 除个别企业经营不善外,大多数都得到发展和壮大。
历届党委政府还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全镇每年制订招商引资办法,鼓励全镇群众提供招商线索,对提供有价值线索实行奖励政策,营造全民招商氛围;每年组织招商小分队赴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招商,由班子成员担任营商专员,分别帮扶1-2个企业,落实各项减税降惠政策;2020年,全镇开展“三清三回”活动,优化营商环境,对企业融资、、招工、用地办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正确处理“亲”“清”关系,做到分清界线、划出红线、守住底线,用优良的作风亲商安商,打造“四最” 环境,确保全镇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杨圩是农业大镇。杂交水稻薄膜育秧,旱床育秧,棉花营养钵移栽等先进农技和新品种在杨圩较早推广,在养殖方面的创新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95年,北邹村农户邹跃进摸索出“三自三化”(自繁自养自防猪种良种化、饲料配方化、独舍规范化)养猪模式,仅有25户 104人的北邹村2000年出栏生猪1200多头,每头猪可赚200元左右,这一模式在全市推广,杨圩全镇也掀起了养猪热潮,养猪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全镇拥有大小养猪场1000多个,年出栏最高年份达15万头。随着养猪场增多,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从2012年开始,镇党委政府着力整治养殖污染问题,2018 年,全镇拆除养猪场面积达40万平方米。不少养猪户在政府引导下加快转型,进行二次创业,从事汽运产业、二手车贩卖。汽运物流产业在全镇发展迅速,全镇 2020 年拥有汽运物流企业 84 家,纳税超百万的企业 10 家,全年完成税收 2400 万元。杨圩是全省无公害肉牛基地。况家村况谱选引进肉牛杂交、配种技术,栽种黑麦草喂牛,推广“牛——沼——草”,养牛产业迅速发展。2004年,全镇养牛2万头,肉牛出栏达4000头。党委政府注重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994 年至 1997 年,全镇在 320国道沿线,掀起果业开发,先后有 10 多个高安市直单位在杨圩租赁山地开发果园,全镇果园面积达到 5000 多亩。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土地流转和大户承包,涌现出一大批种养大户,新建发展 500 亩集中连片金银花基地、寨里 2000 头湖羊养殖基地、塘头 400 头养牛基地、铁龙山 500 亩油茶基地。2020 年,全镇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 家,各类专业合作社 75 个。
旅游业,在不少地方都挑起了经济发展的大梁,可以前在杨圩却是一个短板。十多年前,杨圩的旅游业还是一个空白,杨圩镇党委、政府出台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在外杨圩人士和本土企业家投资发展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杨圩镇的旅游业红红火火, 生机盎然,犹如一杯甘醇的美酒,醉了大地,醉了春光。
邓志平园林是由杨圩镇仙游村农民企业家邓志平创办的,该园林位于杨圩镇山前村西200米处,占地三万余亩,集苗木培育、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旅游度假为一体。园内猴樟、香樟、红花丹桂、多头苏铁、罗汉松等特色名贵树种郁郁葱葱、满山吐翠。漫步通往园林之路,阵阵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欢快的小鸟在树枝头跳来跳去,不时拍打翅膀引吭放歌;路旁排列整齐的罗汉松、红叶石楠像是在张开双臂,热情欢迎游客的到来。园林深处,别有洞天, 引人入胜。那精心建造的十栋木屋别墅,那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那惊险刺激的高架水滑道,那四季飘香的花果,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是园内的生态餐厅、生态宾馆、果蔬观赏采摘园、休闲运动区、天泉瀑布景观等。如果邓志平园林景致会让你魂牵梦萦,那邓志平的传奇故事更让你终生难忘。他有过“生死惊魂”的经历;也有过从“砍树”到“种树”的领悟;有过“嬗变图强”的拼搏,也有过“科技兴园”的喜悦……如今,邓志平园林已造林1.5万亩, 成为赣鄱大地上最大规模的园林企业,年苗木产值达两亿元,帮扶贫困户300余户,实现了企业、社会和生态“三丰收”,企业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林业重点企业”、“国家星创天地”、“全国十佳苗圃”、“全国苗圃50强”、“江西省农业化龙头企业”、“江西省林业龙头企业”、“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江西省森林体验(养生)基地”、“江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系列荣誉称号。邓志平也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奖章”“江西省劳动模范”等众多的荣誉。
百峰岭,距省会南昌七十公里、昌栗高速高安西出口两公里处,总面积一万余亩。六十多年前,这里草绿水清,人欢马叫,是部队一个马场,名叫“锦江军马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防事业开始向现代化转型,军马场不再保留。2010 年起,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胡小平投巨资开始了百峰岭景区的打造,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建设,百峰岭景区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别具特色的休闲观光生态景区。景区山色秀丽,风光迷人,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由紫薇、海棠、紫藤、葡萄、紫荆编成的万米长廊,让漫步的游客悠哉游哉、心旷神怡;樱花、桃花、杏花等众花盛放时,花气袭人、香飘四溢;柑橘、柚子、枇杷、蓝梅、草莓、蜜桃、西瓜、甜瓜成熟时,游客自采自摘自用,好一个农家乐趣。不远处,一群年青人正在玩惊险刺激的丛林穿越,那是勇敢者的游戏;绿色掩映下的万米长廊,一对对情侣挽手并肩,那是他们书写浪漫的去处……人间最美四月天,桃花细雨润绵绵。谷雨时节,笔者来到百峰岭景区,立即被眼前的景象吸引,原来,近百位原在锦江军马场工作过的老人相邀一同到景区游玩,虽然都是古稀、耄耋老人,但他们仍欢呼雀跃,激动不已。有的乘坐在观光车上,大声唱起了当年的军马场之歌《站在草原望北京》;有的在昔日的水井边、养马房慢慢找寻当年的青春,有的则在花前树下等风景点前“咔嚓咔嚓” 合影留念,还有一位老人特地带来了珍藏五十多年的原福州军区《前线民兵》刊物刊登的她英姿飒爽的封面照片。景区内的水中高尔夫球场,坐落在一个长数百米、宽百来米的水塘边,一群游客欢声笑语,跃跃欲试。球技高超的游客一杆打下去,“嗖”的一声,球落到了水塘对岸,众人都发出“好”的叫声;大多数游客一挥杆,都是“咚”一声,球落在水塘远近不等的水里;有的生手也看的手痒,举杆一挥手,“噗”的一声,杆打在地上, 球纹丝不动,引来观客阵阵笑声。马技表演场上,五六个英姿勃发的小伙骑着高大英俊的在场上疾飞奔走,他们个个身手不凡,一会倒骑,一会站立,一会翻身落下身贴马肚,精湛的技艺引来阵阵喝彩……
百峰千秀无限,风景这边独好。据统计,仅2021年景区举办的“海棠文化节、风车节”,游客就有5万多人。如今,百峰岭景区已然成为江南的一大旅游观光胜地,杨圩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高安人民引以为傲的“三定”人物中,有一位就是杨圩人, 他就是为现在国人规范使用汉语“普通话”定音的周德清。
周德清(1277 年—1365 年),字日湛,号挺斋,今高安杨圩老屋周家人。据有关史料记载,周德清“工乐府、善音律、终身不仕”,“尝游江湖,歌台舞榭”,其一生最大的学术成就和最大贡献是书著《中原音韵》, “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
周德清还是元代杰出的音韵学家和散曲家。《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31首,在周德清纪念馆可见。他的散曲作品《浔阳即景》2008年还被选入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周德清纪念馆分为生活年代、求学求知、散曲成就、交朋结友、回归故里、失语之因、天堂后事等八个部分,图文并茂,比较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其生平和成就,寄托了对这位杰出的音韵学家、散曲家无限的敬仰情怀。周德情是杨圩的骄傲,是高安、江西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华诗词学会胡宁曾高度评价纪念馆的建立,认为是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名人遗产的一件大好事,具有重要意义。
杨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昔日,杨洄平乱有功万人敬仰, 周德清力著韵书留芳千古,朱新淦血洒中华沃地令人缅怀,还有无数先祖乡贤都给杨圩增添了耀眼的光辉。今朝杨圩人民办实事、谋发展,谱写了今日“杨公”的新篇章。
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发展,创造了辉煌。1995年代表全市接受国家“两基”验收,1997年接受省教育督导评估,教育部原副部长陈小娅、张天宝曾到杨圩检查指导教育工作。1998年,为集中资源力量,杨圩一中、二中合并成立新的杨圩初级中学。镇中心小学,1998年从原址迁来新址后,教学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学生人数由原来的不足千人发展到现在的2300多人,近40个班,2020年在全市统考中取得了全市农村小学第一名好成绩。全镇17所村小完成了标准化改造 ,鲁家、锦秀、湖背、下塘、谢家、富佳等6 所村小拆除重建,路口小学投入100 多万元进行改造。中心小学由于学校离繁忙的320国道太近,学生进进出出很不安全。这个问题令学生家长忧心,令学校老师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