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也将特种养殖业推上了风口浪尖。2月24日,全国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释放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法治信号,同时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养殖行业也被摁下了“暂停键”交易停止。
那么,疫情结束后,特种养殖业将如何洗牌?特种养殖何去何从?本期策划为您解读特种养殖相关政策,分析特种养殖业的现状与形势,找出特种养殖业未来发展经营或转型方向。
2020年2月24日,全国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这个《决定》也被称为史上“最严禁野令”。按照《决定》的要求,未来,我国将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同时,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动物,属于家畜家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那么,《决定》出台后,全面禁食野生动物需要注意把握好哪些界限?
首先,根据《决定》要求,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的动物属于家畜家禽,可以养殖食用。2014年原农业部公布的《中国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确定八眉猪、巴马香猪、马身猪、槐猪、蓝塘猪、藏猪等42个猪品种,大骨鸡、白耳黄鸡、仙居鸡、丝羽乌鸟骨鸡、茶花鸡、狼山鸡、藏鸡、矮脚鸡、文昌鸡、汶上芦花鸡、闽清毛脚鸡、长顺绿壳蛋鸡等28个鸡品种,攸县麻鸭、建昌鸭、莆田黑鸭、缙云麻鸭、吉安红毛鸭等10个鸭品种,四川白鹅、狮头鹅、豁眼鹅、兴国灰鸦、乌鬃鹅、钢鹅、溆浦鹅等11个鹅品种,九龙牦牛、青海高原牦牛、甘南牦牛、独龙牛、海子水牛、南阳牛、秦川牛、渤海黑牛、郏县红牛、德保矮马、蒙古马、焉耆马、关中驴、德州驴、新疆驴、阿拉善双峰驼等34个牛马驼品种辽宁绒山羊、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山羊、湖羊、雷州山羊、汉中绵羊、岷县黑裘皮羊、苏尼特羊、成都麻羊、大足黑山羊等27个羊品种,以及中蜂、东北黑蜂、新疆黑蜂、福建黄兔、四川白兔等其他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以上列入畜牧法规定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动物,也属于家畜家禽,对其养殖利用包括食用等,适用畜牧法的规定进行管理,并进行严格检疫。其次,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不列入禁食范围。捕捞鱼类等天然渔业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是国际通行做法,渔业法等已对此作了规范,根据各方面的一致意见,按照决定的有关规定,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不列入禁食范围。
关于特种养殖受到的冲击以及后续政策疏导问题,在3月12日的国新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也给出了明确答复。相关负责人表示,《决定》生效后,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详细的目录,尽快明确哪些不能养、哪些可以养。
《决定》的出台,对当前特种养殖行业和产业造成一定冲击,各地关停、取缔交易的节奏更快,一些养殖户也已经暂停生产。
疫情期间,山东东营市东营区风和日丽家庭农场农场主刘素芝一直住在养殖棚,没耽误生产。作为当地的巾帼带头人,她养了500只狐狸,小日子过得也算顺风顺水。然而,随着《决定》的出台公布,她觉睡不踏实了。“我养殖的狐狸只取毛皮,以出口为主。农场有自己的饲料厂,去皮后的狐狸肉都被加工成益生菌饲料,不会被人食用。”刘素芝说。然而疫情发生后,她接到了上级通知,不允许销售和交易。
同样接到“疫情期间,暂时不让买卖”通知的,还有山东庆云县盈通孔雀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怀弟。从知道《决定》开始,王怀弟的心里就一直很忐忑,“一旦国家不允许吃孔雀或不允许养孔雀了,社员们的生计就会受到影响。”这家合作社孔雀存栏量2000余只,有自己的解化系统,主要以销售孔雀蛋、孔雀肉、孔雀羽毛及其制品为主。同时,也发展乡村旅游。2019年,这家合作社的营业额近200万元。“孔雀是否在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范畴?”王怀弟对此心里没底。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一些特种养殖从业者推迟或变更了春节后的生产计划。
陈玉栋是山东聊城市高唐县杨屯镇夹东村人,养了近3年蚂蚱,目前已经发展到36个蚂蚱棚。谈起蚂蚱的收益,陈玉栋说:“蚂蚱棚每亩地投资2万元左右,纯收入可达3万~4万元,收益还是很可观的。”去年底,陈玉栋还计划今春之后扩建100个棚养蚂蚱。然而,《决定》出台后,他迟迟不敢动手干。
此外,一家河南郑州的鳄鱼养殖企业经营者称,本次新冠疫情开始后,当地政府就关停了养殖场,目前他也在观望未来政策走向。在云南玉溪,一家野生动物养殖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养殖场以野生禽类养殖为主,去年为防止禽流感暴发,该养殖场已经被当地政府责令关停,加之近期的野生动物政策,近期可能无法再经营。
虽然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与特种养殖有关尚不能下定论,但是对特种养殖业形成的冲击将是灾难性的。国家下一步将会对取缔一切有潜在传播致命病毒风险的食用性特种养殖,因此相关养殖企业养殖户要有心理预期。对于食用性特种养殖来说,此次疫情之后,迎来的不是春暖花开,而是严冬;而对于非食用的特种养殖,也会受此波及,需要走过一段艰难岁月。疫情之后,特种养殖业因为其特殊
用途,想要完全取缔也不太可能、但行业的规范整改不可避免。目前我国的特种养殖业尚不规范、不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养殖资质评定方案、行业标准甚至是野生动物的定义都还不够明确。此次疫情过后,一些特种养殖业只有规范自己的生产、解决好携带病毒的后顾之忧才能再次被消费者认可,未来才能走得更远。从国家层面来说,关于特种养殖业方面的市场规范甚至法律法规都将会逐步开展,并同步对特种养殖行业进行规范,规范之后,特种养殖业将步入“市场有准入、养殖严标准、运营更规范”的良性、更健康的发展轨道。
我国特种养殖业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是皮草产业,每年产值3000多亿元;第2部分是食用,产值约1500亿元;第3部分就是药用,产值大概50多亿元;最后还有观赏和实验使用的野生动物,产值较少。这次主要从禁食的角度作了制度安排,其他方面的野生动物利用暂时没有禁止。而食用型特种养殖的转型可以参考以下几条出路。
1.由食用型转为药用型。食用型特种动物养殖户可以考虑转型为药用型特种动物养殖,例如林蛙与蟾蜍是近亲,但林蛙和蟾蜍养殖最大的区别在于蟾蜍养殖不需要将其宰杀,而是采集身上的蟾衣和酥加工药材,而林蛙是供食用的。由于此次新冠疫情的出现,无论是捕捉野生动物还是人工养殖的,只要其用途是食用,那么合法性就备受争议,理性的人们都支持拒绝食用这些种类,因此,林蛙养殖可以考虑转型为蟾蜍养殖。理由如下:首先是养殖场地,蛙类基本习性都是喜阴凉、爱躲藏,因此牛蛙养殖场地简单改建一下,就可以进行蟾蜍养殖,单位面积内的个体可以相应增加,总的来说需要改动的地方不太多,转项比较适合。其次是饲料,在自然界,蛙类都是以捕食昆虫为食,现在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喂食颗粒饲料,配料相似。最后技术方面,养殖方面的技术各个品种相似,蟾蜍养殖主要是增加学习药材的采集加工技术。
2.寻求合作,深度开发产品功能。养殖户可以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深入开发产品功能,例如除了食用功能外,还可以考虑开发生物药品、化妆品等功能。40多岁的杨志华,2007年创办了孝感顺利特种养殖有限公司,开始养殖鳄鱼、龟鱉等。疫情发生后,湖北省出台了“六个一律”野生动物严管措施,在当地林业部门的监管下,公司将6万余尾鳄鱼全都封存了。杨志华说,目前公司正在与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准备深度开发化妆品及生物药品。
3.由特种养殖转为我国特有畜禽品种的绿色养殖。以养猪为例:现今我们食用的多半是洋猪肉,大多是工业化大生产下集中养殖出来,肉质欠佳。小时候吃过的回锅肉,恐怕只在老一辈的记忆中了,市场上已经不容易买到。事实上,我国本来就有将近90种本土猪种,但这些珍贵的品种正在悄悄流失,不少“土猪”已濒临灭绝。不仅是猪种面临存续危机,很多其他的传统禽畜也面临着类似的窘况。因此,特种养殖户可以把畜禽产业本土品种的绿色养殖作为转型发展的方向,在国家大力扶持畜禽产业的今天,本土畜禽品种的养殖将会是特种养殖户转型的一个好出路。
从事特种养殖的人员大多处于贫困地区,一些养殖户、从业者更是贫困地区的贫困户,他们利用自然条件优势进行特种养殖,并把这些特种养殖当作脱贫产业。然而,《决定》出台对特种养殖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对此,《决定》中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指导、帮助受影响的农户调整、转变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补偿。”目前,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始考虑这些问题,如广东省河源市出台《全力减小疫情影响确保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的实施方案》,采用适当补偿、统一收购等方案,尝试解决特色养殖转型转产中的难题。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快了特种养殖业的洗牌及规范化进程,也让行业面临“难关”。对此,一方面,国家和地区在制定禁止食用和交易的野生动物名单时,也要考虑到特种养殖户的损失,并认真处理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的去向。而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向家畜、家禽养殖,或者科研、药用养殖,也可以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生态旅游。另一方面,养殖户自身也要充分发挥区域农业的发展优势,利用好国家和地方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配合政府进行行业转型。只有多方联动,才能共渡难关,オ能在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防止再次出现因野生动物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