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行业,谁掌控了驴皮,谁就拥有更多市场话语权。对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阿阿胶)来说,掌握足够多的驴皮资源更是必须实现的目标。
内蒙古巴林左旗政府所在地林东镇,西行13余公里,是巴林左旗上京工业集中区,又称上京工业园。东阿阿胶内蒙古天龙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龙食品)坐落此处,颇为显眼,而整个厂区,却在寒风中倍感萧条。
10月17日,厂区院落里,一座简陋的办公房后,荒草丛生,一处标有“临时储存处”的地上,20多张新鲜的驴皮正在晾晒,护栏里面亦堆有晾晒后的驴皮。院落前面,一座三层高的办公楼正在建设。“这里是屠宰车间,不养驴。”门口工作人员说。
巴林左旗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天龙食品由东阿阿胶与内蒙古健元鹿业集团(以下简称健元鹿业)合资成立。2008年3月,健元鹿业注资294万元,东阿阿胶注资306万元,建设一条年肉驴屠宰加工10万头的生产线,进行驴奶、驴骨、驴血等深加工研发,驴皮则达10万张。而在当时媒体公开报道中称,这意味着“东阿阿胶第九个原料基地宣告成立”。
在刘天(化名)的印象中,他曾经向天龙食品送过2次驴,但驴肉的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差无几,只是赚张驴皮钱。刘是碧流台镇团结村村民。他介绍,当时“三粉驴”卖出的肉价分别是,2010年10月16.5元/斤,2012年7月22元/斤。对于不同驴种的驴皮,价格也不尽相同:乌驴将有补贴300元,“三粉驴”没有补贴,灰驴则要扣除300元。
“(整个屠宰车间)一年的屠宰量在5000头到6000头之间。”天龙食品办公室一工作人员介绍,东阿阿胶在当地养驴数量很少,同时,巴林左旗的养驴数量也在逐步减少。该公司上述门卫对此证实,此处并不养驴,其宣传的养驴基地在距离不远的另一处。
新金融记者看到,繁育基地里,十几头驴集中在一个驴圈里,其他驴圈里空荡荡的,院子后面的空地,已经承包给附近农户,种上庄稼,整个院子冷冷清清。驴圈的墙上,宏伟的“规划”标语仍旧醒目。记者仔细核对,整个基地有19头乌驴。
“现在就20来头驴。”在此看守的朱姓人员印证。该基地只有他一人在看守,已达3年多时间,每天的任务就是饲养驴、打扫卫生。他进一步介绍,该基地乌驴数量最多的时候是80余头,每次都是从山东运到赤峰,随后放到当地农户家饲养,并给予农户每头1000千元的补贴,而东阿阿胶委托农户饲养乌驴都是集中在团结村等相应的定点村。
巴林左旗提供的资料表明,2008年8月,当地政府注册120万元,东阿阿胶注册80万元,成立内蒙古巴林左旗东阿阿胶扶贫基金会,专门用于扶持肉驴产业发展。其中,政府还投资160万元,在上京工业集中区建成占地26亩的乌驴繁育场。“这几个项目曾处于停产状态,量很少。”巴林左旗宣传部外宣办工作人员介绍,上述项目都安置在东阿阿胶乌驴繁育基地。
在当地,为了该基地,政府曾经做过不少努力。左旗规定,对于引进优质种驴,给予资金补贴;对于规模养殖场(户),给予棚圈和机械扶持;协调信贷支持,鼓励农牧民购买良种肉驴,培育肉驴饲养重点村与专业大户等措施。
东阿阿胶亦在公开宣传中称,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我国传统农畜功用的毛驴数量急剧减少,为打通产业链,解决上游原料来源、掌控原料品质,东阿阿胶从2002年开始进入乌驴养殖业,并开发驴肉产品。媒体对此描述“在乌驴产业发展中,东阿阿胶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驴产业发展模式”。
作为东阿阿胶在国内的第九个原料基地,东阿阿胶在赤峰的乌驴到底有多少?是否真的都在农户那里饲养?乌驴繁育基地朱姓人员解释,他对此并不知情。而天龙食品工作人员均表示,“好长时间没去了,也不清楚”。
“只是我向那里(天龙食品)送过驴,一直没见他们主动回收过。”10月18日,团结村,刘天望着远处感叹。附近山坡上,稀稀拉拉的几头驴正在低头寻草。
2008年,东阿阿胶进驻村里宣传乌驴养殖,他是村里最早接触乌驴,并积极推广的村民。2009年左右,他花6000元购买2头乌驴种驴,并得到东阿阿胶承诺,每头乌驴补贴1000元,届时将以高出市场30%的价格进行回收。
新金融记者获得的一份当年东阿阿胶在当地的“养乌驴更赚钱”的宣传材料,内容显示:“我公司常年大量收购乌驴,收购价格在同等条件下,比其他品种驴可高出100元至200元。”,并称“乌驴是熬制极品阿胶的上等原料,因而市场售价比其他品种驴高。以目前毛驴市场价,比当地驴每头增收500元至600元”。
“东阿(阿胶)来这里5年了,到现在也没有来回收。”村民金儒海感叹,他与刘天不同,刘养殖的是乌驴种驴,并在村中带头推广,与东阿阿胶走得近,对于他自己而言,则是“白养”了3年普通乌驴。
团结村是当地一个传统养驴村,几乎家家户户养驴,而整个巴林左旗养驴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农牧民就有驯养毛驴从事农业生产的传统习惯。上世纪七十年代,该旗从山东引进德州驴进行改良,更是成为当地一项特色产业,发展成我国北方最大的毛驴交易集散地。
巴林左旗提供的资料介绍,截至2011年6月,全旗肉驴存栏达到15万头,截至2011年年底,全旗累计发展养驴专业村20个,其中,乌驴养殖专业村3个。
“没有账可算,几年下来,就是多了一头驴崽。”金儒海坦言,对于他而言,至今也没有收到东阿阿胶承诺的每头驴1000元的补贴。他向新金融记者介绍,每头驴一年的养殖成本在1500元左右。而他饲养的一头成年乌驴,现在的价格仅为3000多元。更让他纠结的是,乌驴下崽时间长达2年半甚至3年,而其他品种的驴则是1年。
由于没有经济账可算,有的养殖户放弃养驴出去打工,有的选择了其他驴品种,如今,在团结村,许多农户家里已经无驴可见。
金儒海向新金融记者介绍,2009年,他与村里其他4家养殖户,5户为单位与东阿阿胶签订“养殖合同”,但合同在签订结束后便被对方带走。
作为该村最早的推广人,刘天也与金有着同样的遭遇,至今也没有等到东阿阿胶的高价回收承诺,不得已卖给了市场上的驴经纪人。
巴林左旗宣传部前述工作人员告诉新金融记者,东阿阿胶在左旗收购的驴数量很少,价格也不高,甚至低于当地市场价格,当地养殖户基本上通过驴经纪人,来卖个相对合算的价格。
颇有意味的是,在东林镇通往许多乡镇的路上,东阿阿胶打出的“农民致富快,养驴是条路”,“乌驴致富快,投资少效益好”等标语随处可见。
也许是巧合。日前,东阿阿胶因将“桃花姬阿胶糕”这一普通食品,包装成保健品进行销售,被媒体曝光,冠以“虚假宣传”。新金融记者获悉,早在2010年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曾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阿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众多企业愿意将阿胶纳入食品、保健品范围,进行审批、销售。”当时参会的一阿胶企业负责人介绍,现场企业之间对此分歧很大。
2002年,卫生部将阿胶列入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物品名单,市场上出现了药品阿胶、保健阿胶、食品阿胶的局面。但食品阿胶的审批、标准,全部执行普通食品规定,由企业提出生产标准,由县级以上卫生、质检备案许可即可,致使门槛低,市场上的产品良莠不齐。在他看来,阿胶就是药品,应该严格按照药品审批、生产。
此次被曝光的“桃花姬阿胶糕”,是东阿阿胶于2007年,以“阿胶制成品”推出市场,有着“方便、即食”的特点。据媒体报道称,东阿阿胶在销售过程中,将这一普通食品称为保健食品。东阿阿胶方面对此予以否认。但随后,其公司网站上“桃花姬阿胶糕作为公司保健品的主打产品,近期销售形势喜人”的字样,亦被媒体曝光。
国家一级营养师徐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认为,从桃花姬阿胶糕的配料表来看,产品的主要成分是黑芝麻等,阿胶成分排列靠后,因此产品中阿胶的成分并不多。他认为,所有保健品都会出现“食健”的许可标识,但该产品标识上并未出现上述字样,公司行为存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生产加工食品阿胶、保健阿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阿胶企业对驴皮的紧张需求,也好操作销售市场。”上述阿胶企业负责人说,现在阿胶企业对关键原料——驴皮的争夺非常激烈。
全国而言,东阿阿胶到底有多少头属于自己的驴?10月17日,新金融记者就此致函东阿阿胶,但直到发稿前,没有得到回复。
公开资料表明,目前,东阿阿胶原料基地主要在新疆和田、内蒙古赤峰、甘肃定西、辽宁阜新、山东无棣等。东阿阿胶副总经理李世忠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公司已先后投资2亿多元,在山东、内蒙古等地建立了标准化养驴示范基地,成为阿胶行业内唯一一个在做养驴基地建设的企业。到了2020年,东阿阿胶计划在国内建设20个养殖基地,保障原料的稳定供应。
新金融记者多方调查获悉,在山东最大的养驴大县——无棣县,东阿阿胶也面临着种驴减少的处境。接近东阿阿胶的人士解释,东阿阿胶养驴基地基本以合作社模式建立,驴的所有权属于农民,公司把驴作为一种商品购买。东阿阿胶董事长秦玉峰此前公开表示,东阿阿胶目前只有100头左右的种公驴属于公司,因此在生物性资产一项是没有记载的。
但这一说法也不被业内认可。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坦言,仅从公开数据显示,东阿阿胶基地养殖及合作社模式中,养殖毛驴数量与其宣传有着一定出入,而从相关数据分析,东阿阿胶80%的驴皮从其他渠道收购而来,意味着其对驴皮数量的控制相对松散,更多的是,未来原料市场存在着不确定性。
以团结村为例,东阿阿胶与养殖户采取的也是合作社模式,但在刘天看来,既然与村民签订了养殖合同,就应按合同要求执行。但以现在境况看来,他与其他养殖户的驴与东阿阿胶已没有太大关系。
“(东阿阿胶)宣传的相关数据让人一时难以看懂。”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在整个阿胶市场上,毕竟还有福胶集团、宏济堂等阿胶企业在争夺驴皮市场,而且异常激烈。作为东阿阿胶最大的竞争对手,福胶集团2011年销售收入为10亿元,2012年计划销售达到13亿元。同时,还在扩建4000吨阿胶项目,计划年内投产。
颇有意味的是,在东林镇通往其他乡镇的路上,东阿阿胶打出的“农民致富快,养驴是条路”,“乌驴致富快,投资少效益好”等标语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