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因为跑村集体的黑驴养殖项目,从‘白脸’硬生生晒成了‘黑脸’!”鄂托克旗木凯淖尔镇包勒壕内村,驻村杨光正顶着太阳查看舍棚和饲料,养殖户高栓看着他打趣说。
包勒壕内村属于半荒漠化草原,农牧民人均草牧场面积较小。由于当地严重缺水,种植产业在这里落不了根。按照科学养殖20:1的算法,目前每户养殖山羊数量也已严重饱和。杨光说:“黑驴牵进村子里,是建立在生态保护与扶贫效益的双重考量之上。”
驴和其他动物相比,食量小、成本低、疾病少,驴肉市场价格普遍比牛、羊肉略高。2019年8月,鄂尔多斯市商务局驻村工作队协调50万元项目资金从山东引进了36头德州基础黑母驴。
驴舍内,一头头四肢修长的黑驴在棚圈内悠闲踱步,人一走进,黑驴也亲昵地向前靠近。养殖黑驴不仅开启了村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的新产业,更承载了村里16户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希望。
“我对养殖黑驴很有信心,这次我养殖了12头受孕的母驴,每年产1个驴驹子,当年出售价格约4000—5000元,扣除饲草料等成本,基本每头可以赚2000—3000元,我家的日子一定会一年比一年更好。”养殖户张生荣高兴地说。
引导村民养殖黑驴发展村集体经济,杨光不仅有自己的经济账,还有一本生态账。从经济效益看,一头驴的经济价值相当于10只羊,而10只羊对草牧场的破坏远大于1头驴。饲养黑驴也减轻了当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
“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整养殖方式、优化养殖结构,扭转农牧民固化的养殖思维,开辟一条可持续特色养殖发展之路。”提起“致富驴”的未来,杨光信心满满。到2020年底,预计项目起步当年可实现收入10万元以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包勒壕内村通过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与养殖黑驴龙头企业签订包销协议,雇佣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舍饲圈养。杨光也准备把收益部分的20%用于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可持续利益联结发展,其余部分用于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全体村民利益分红。
看着驴舍内日益壮大的驴群,杨光也有自己的新打算。他说,“等驴群发展到一定规模,我们会逐步延伸产业链,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农牧民就地就近就业,另一方面让农民变成‘股民’,实实在在地把我们村儿的脱贫成果巩固得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