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五月,茶香味仍在山林间飘荡,越往前行,地势愈发趋于平缓。公路两旁,上了新绿的庄稼将一丘丘梯田的线条勾勒得更加明显……走进红河县垤玛乡农场村,首先看到的便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小楼,干净整洁的村道与两旁的花草相映成趣,安宁与幸福感油然而生。
“农场村两户养殖大户均靠养毛驴过上了好日子。”在村长谢连品的介绍下,记者来到毛驴养殖大户李福生的驴圈里。因为下雨的缘故,当天,李副生夫妇俩不打算把驴放到野外。于是,一大早便开始打扫驴圈、准备草料,老两口忙得满头大汗。
“辛苦是自然的,可不奋斗的话哪里来的幸福呢?”李福生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谈着自己从无到有、从贫困到富裕的养驴经历。“年前因供养三个孩子上学,家里经济困难,偶然买了一头毛驴进行试养。在夫妇俩起早贪黑、无微不至地照料下,毛驴队伍像滚雪球一样壮大,从没想过发展到了今天的40多头。”李福生说。他家养的毛驴是本地品种,个子矮小、生长周期长,且需要长期放养,得花一番苦功夫。但草料用庄稼秸秆代替就行,投入成本低,最重要的是毛驴肉质好,市场供不应求,光去年就卖出十几头,净收入十多万元。今年又新添了几头小毛驴,家庭收入稳定增加。
同样是养毛驴,38岁的农场村年轻小伙儿高毅春则走着与李福生夫妇不同的养殖路线。他敢拼敢闯、敢想敢干,因不满足于长年在外务工,经过市场调研,决定回乡创业,并从山东引进了德州毛驴品种进行饲养。
在高毅春的驴圈里,一头头德州毛驴被喂养得膘肥体壮,身型比本地毛驴足足大了一倍。“德州毛驴虽然肉质比不上本地毛驴,但出肉率高,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率可观。”高毅春说,自从决定养毛驴以后,就将家里的6亩地里种上了草料,基本可以满足目前30余头的饲养需求。
“现在处于尝试阶段,积累一定的资金后开始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对于未来,高毅春十分有信心。他表示,乡村振兴需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作为支撑,也需要带头谋发展的年轻人。而农场村有肥沃的土地资源可充分利用,这就是发展的底气。下一步将示范带动有意愿的村民共同发展毛驴养殖,打造农场村养殖产业特色品牌,助推乡村振兴。
行走在农场村里,村长谢连品将村庄的历史娓娓道来。时至今日,这个有过赶马人的小村里,“思想解放、敢为人先、民族团结、风雨同舟、艰苦奋斗、建设家园”的马帮精神从未丢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场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