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不明所以的人就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骡子一辈子都不能生儿育女,光靠马和驴杂交,那不就乱套了,
其实骡子并不是不能生育,它们也能生,只不过情况很复杂,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骡子这种奇怪的动物。
骡子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在《吕氏春秋·爱士》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说赵简子有两个非常心爱的白骡子,整日与它们在一起,时不时就牵出来让门客和朋友们观赏一下,对其“爱之怜之”。
至于骡子是如何出现的,大概率就是马和驴同时发情,因为同属于马科动物,体型和外形都很相像,所以就自然的结合在了一起,生出了“四不像”的骡子。
因为骡子的体型比马和驴都要娇小,而且同时具有马和驴的各种特征,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杂交的骡子数量非常少,物以稀为贵,所以骡子自然也变得很珍贵,只有达官贵族才能拥有骡子,算是当时的一种奢侈品了。
一直到明代以前,骡子都不是很常见,所以在明代以前,骡子也是过了好几百年的“皇帝”生活,有专人喂养伺候,日子过的那叫一个舒坦。
但是后来人们逐渐发现,骡子这种新生的动物,看似身材娇小,用处却大得多,比驴和马都要有力气,而且持久性很强。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马要用作军事,驴要用作交通工具,那什么牲畜要来干农活呢?当然就只有骡子了。
骡子啥都吃,很粗的饲料也能一口咽下,不像马那样只吃精细的草,而且很少生病,几乎每天都是身强力壮的。
这样的好材料这不正适合干杂役嘛,坚强又好用,于是古人就开始让骡子干农活,越干越带劲儿,还不带停的,这农活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了,真是个好事儿。
于是骡子能干这件事就传遍了大江南北,甚至是传到了国际上,国际社会都对中国产的骡子很感兴趣,甚至花大价钱购买骡子,只为看看这种动物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骡子在国际上的名头可比它们的父母马和驴要大得多。就1914到1916这两年期间,英国就从我国“进口”了大量的骡子进行军用,主要就是运送军事材料,这不比用汽车要省的多嘛,也不用浪费汽油和煤炭,喂几口饭就可以。
人们看到外国人对骡子兴趣那么大,都觉得骡子能卖个好价钱,于是家里有驴和马的人就开始让驴和马不断进行交配,产出越来越多的骡子。
马和驴有公母之分,杂交的时候必然就有两种可能:公马和母驴、母马和公驴。这两种组合方式所生出来的骡子不一样,根据孕育骡子的母体划分。这点和人类完全不一样,人类惯常喜欢随父姓,但是骡子却是“随母姓”。
比如说,公马和母驴杂交,怀孕的母体是母驴,母驴功劳最大,那么它们的孩子骡子就跟母驴“姓”,叫“驴骡”。姓氏随了母亲,为了公平起见,那别的地方就得像父亲了,所以驴骡的奔跑能力特别强,就像它的父亲马一样,善于奔跑。
既然这样的话,那公驴和母马杂交,那就应该叫“马骡”了。马骡继承了其父亲驴的耐劳特征,力气特别大,只知道干活,每天有使不完的牛劲。
驴骡和马骡都是骡子的一种,外形基本都一样,不过驴骡的体型比马骡要稍微窄一点,在一起的话很容易分辨出驴骡和马骡,要是分开就几乎不能辨认了。
骡子不能生育主要有两个原因,最大的因素就是染色体的不匹配,还有一部分小的因素是天生骨骼的发育不良。
首先来看看染色体原因。我们都知道,动物要想繁衍后代,基因染色体十分重要。不同的物种体内的染色体数量是不同的,但是都是成双数存在。
比如说我们人类的染色体,是23对,每一对染色体里的单个染色体都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如果缺乏其中一条染色体,也就是说染色体不成双的话,那么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像畸形、智力低下等。
马和驴交配也是这样,马有32对染色体,而驴则是31对染色体,它们从染色体的数量上就不匹配,所以在随机组合的时候会出现多种情况。
马驴杂交,各自贡献自己一半的染色体,马贡献自己的32条染色体,驴贡献自己的31条染色体,那它们的孩子骡子就有63条染色体。
骡子的染色体很显然就不是双数,有一个单着的,这就意味着骡子是不健全的生命体。本身就是不健全的生物,那没有生育能力也是很正常的。
即使要有生育能力,那也是十万分之一的机会。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骡子要想繁衍后代的话,它们的精子和卵子中的染色体必须得是成对的,要有相对应的另一条染色体。
但是它们明明有一条单着的染色体,在自由组合的时候就会有多种可能性,可能驴的一条染色体随机与马的31条染色体进行配对,也可能是马的一条染色体与驴的30条染色体进行配对,相互自由组合,就会诞生大概42万多个组合。
这42万多个组合里面,只有纯驴的染色体和纯马的染色体几率是十万分之一,所以骡子能生育后代的可能性非常小。
骡子的力气要比驴和马都大,这是因为它们的腰部力量很强大,全身的力气都集中在了腰部,这就导致骡子后面的盆骨不能像其他动物一样开合。
既然不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