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多年热闹“畜博会”的“小毛驴”,在第十七届畜博会上再掀热潮。开幕式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提出“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持续、稳定、绿色、高质量发展”。结合近期行情来看,毛驴这一近年蓬勃兴起并迅速大热的绿色、可持续性特色产业,在继去年开始进入逆势甚至探底以后,明显开始迈入反弹上行发展周期,相信随着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驴产业将逐步进入良性合理的发展轨道。
研究发现,全国毛驴价格自去年春季开始、尤其6月份以后出现明显下滑趋势。到2019年5月,全国毛驴价格同比下降34%。基于毛驴繁殖周期长、繁育慢的生物学特点,加上驴产业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回笼周期长,导致在2016、2017年价格高位区间购进的毛驴,进入2018年以后,因资金压力、市场不振、销售不畅和价格低迷等原因使广大养驴场户普遍产生了行业信心不足,甚至纷纷退出毛驴行业或者抛售母驴等事件的频频发生,进一步加大了毛驴价格的下行压力,而部分屠宰商又借机压价采购,不利因素多重叠加,甚至开始出现了对于驴产业发展极为不利的“恐慌性屠宰母驴潮”。
近年来如火如荼发展的驴产业,要想实现稳健持续发展,其种质资源、尤其是母驴资源紧缺越来越成为制约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问题,也是有效促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精准扶贫脱贫的最大障碍。根据统计数据,近五年驴存栏量下滑了30.4%。行业研究监测数据也显示,目前全国基础母驴存栏已不足70万头,母驴缺口大概在100万头左右。现如今,大健康大康养的环境下,驴产品日益走俏、制胶企业驴皮资源极为紧张,能繁母驴已经难以有效支撑全国毛驴完整产业链良好发展,尽快扩繁增量成为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驴产业作为中国优质特色和独具竞争优势的畜牧品种,承载着改善膳食结构、康养保健、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等多重责任。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把毛驴列为五大特色养殖品种和十大畜牧扶贫品种之一,近三年来全国有12个省20个市县基于毛驴养殖稳健上升的较高效益,出台了34个养驴产业专项扶持政策,扶持政策当中有约95%是对母驴养殖和繁育、大型驴场建设等的补贴。这对于毛驴养殖行业无疑是件大好事,但是也导致在短时间之内较大程度上加剧了毛驴、尤其是母驴的市场供求矛盾。
目前,在国内已经建立起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毛驴全产业链系列产品研发平台,其中驴肉、驴奶、驴胎盘、母驴受孕等5项国际合作项目已经落地,青岛农业大学、聊城大学已经设立驴业科学本科专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聚集了一批专业技术与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人员,毛驴繁育方面涵盖了育种、毛驴冻精、繁殖、妊娠等方面,实验数据母驴受胎率达到92%,流产率降低15%。科技研发已经成为驴产业健康发展和提高母驴繁育率的有力支撑。
根据目前全国各大市场交易数据分析,毛驴尤其母驴的成交量开始放大,更多地流向公司、养殖场和经纪人。调查发现,已有人意识到毛驴尤其母驴资源的紧缺性,正在悄然投入巨资实施大量抄底采购,导致价格开始提前进入反弹通道。在辽宁、山东、山西、内蒙等地的采购订单已经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5000万订单采购能繁母驴”、“2000万订单购买青年母驴”、“1000万订单购买母驴驹”……活驴交易市场开始复苏,从母驴市场开始越过反弹拐点,带动整个毛驴市场进入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