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发生在夏天的日本“公路”电影,也是一部关于童年、关于成长的电影,被称为“永不过时的平凡经典”,幽默有趣,又温情催泪。
北野武说:我一生都在和母亲较量,最后却满盘皆输!北野佐纪对教育非常重视,控制欲也很强,希望孩子们都能进入好学校。后来北野武和兄长都考入了明治大学的理工学部,他兄长一直干到化学系的教授。北野武则中途退学,和母亲“抗争到底”。
小学六年级生日那天,母亲要去买东西,突然叫住我:“小武, 快去穿衣服!” 那是除了远足以外,我第一次坐电车,而且还是要去买东西,这令我兴奋不已。
一路上,我盘算着是买棒球手套好呢,还是电动火车好呢。最后,我们在神田站下了车,我被带进一家大书店。才刚嘟囔 一句“买书啊”,后脑勺立刻挨了一巴掌。
如果是世界名著全集,也就罢了。当母亲买下算术以及什么什么的总共十本“自由自在”系列儿童用参考书时,我头都昏了。哪有什么自由自在?明明是不自由不自在的日子嘛。
那天晚上,一回到家,母亲立刻要我翻开“自由自在”。稍微偷懒就一巴掌打过来,或者用扫把柄戳我,逼我读书。当时的父母,多多少少都有那种心理。我母亲也一样,把一切,包括自己剩余的人生,通通赌在孩子的将来上,相信一定会有所回报。
母亲自认出身和某个男爵世家有关系,一向和做油漆匠的醉鬼老公格格不入,好像这里不是她应该在的地方。她似乎想借着培养孩子出人头地以拯救自己。
她的计划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果,至少,在我哥哥们身上…我的童年正逢经济高速发展初期。考上理工大学,读机械系或工程系,学得一门技术,进入国际知名企业任职,才是正道。当然,我也和其他兄弟一样,必须倾注全力迈向那条路。
不过那时候也是大哥和姐姐找到工作,家庭经济负担稍微轻松的 时期。全家只有我,幸运地躲过了贫穷时代。
常言道“家贫出孝子”,身为孝子们的弟弟、家中老幺,我却完全没有为家里打拼,要出人头地的想法,总是按捺不住想玩的心。
小学时,母亲是如何逼我读书,而我又是如何不肯读书、老想着打棒球,一直是我最深的记忆,也是我们之间的较量。
邻居大婶看我那么爱打棒球却没有手套,觉得我可怜,于是在我生日时偷偷帮我买了棒球手套。但母亲根本就不准我打棒球,就连拥有手套也会惹她生气。
不过走廊尽头,有个勉强算是院子的地方,种着一棵低矮的银杏树。于是我把 手套包在塑料袋里,偷偷埋在银杏树下,假装没事的样子。每逢打棒球时才挖出来。
足立区附近极少有英语补习班,于是我去了三站地之外的北千住补习。我骑自行车往返,假装乖乖去上课,其实都跑到附近的朋友家或公园,玩到时间差不多时再回家。
有一次,一回到家,老妈迎面就说:“Hello, how are you?”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办,默不作声,结果挨了一顿好打。
她还要我去学书法。我照样逃学,时间多半花在打棒球上。偶尔感到内疚时,就在公园的长椅上,拿出砚台和毛笔,大笔挥洒自己的名字。
她突然要看我书法练得如何,我就拿出在公园里写的给她。她一看便勃然大怒:“书法老师一定会用红笔好好批改的,你这胡乱涂鸦的脏字,就是想假装去上过课也没用。”
我听了以后,拿出仅有的一点零用钱,到文具店买了瓶红墨水。接下来,自己先写好字,再模仿老师的笔触批改,等着母亲再检查。
“小武,习字拿来我看看!” 正中下怀,我立刻兴奋地拿给她看。可是批改的红字实在写得太烂,又被拆穿了。她大概是烦透了,这回倒没有生气,只说:“那么不想去的话, 就别去了。”
母亲四十多岁才生我,小时候,我存心给她好看,故意问:“妈,为什么那个年纪还要生我?” 她答得很干脆:“因为没钱堕胎。”
她的口头禅是:“我是高山男爵家的家教,负责孩子们的教育, 教养和你们老爸不一样。” 听起来虽然奇怪,但她好像是师范学校毕业后,应聘到男爵家担 任家教的才女。
母亲后来经由男爵家介绍,和一名海军中尉在一起,并冠上他的姓“北野”。中尉死后,她继续保留这个姓,以招赘形式和我爸结婚。所以,老爸并不姓“北野”,偏偏母亲也从不讳言老爸是她的第二个男人。老爸感到郁闷而堕落,也不无道理。
说起来,我们家的饮食管理非常严格。理由莫名其妙:因为男爵家对食物很挑剔。所以,母亲也要孩子们学到男爵家的规矩。
例如,不能吃杂货店的零食,只吃男爵家认为对身体有益的东西。鱿鱼丝是绝对不准吃的。对于食物,家里人不能有任何抱怨。
母亲绝对不会苦口婆心劝我:“这对身体好,吃吧!” 即使想要回可乐饼,也只换回这话:“你不想吃吧,不吃也行,反正死不了。” 搞不好,直到隔天都没有东西吃。
所以第二次以后,我就只能默默吃下,哥哥们也一样。那时根本想象不到会有自由地吃烤鱿鱼丝的 一天。
有钱买参考书,但不愿花什么钱在食物上,是母亲的方针。而为了买参考书,只要听到有钱可赚,什么工都去做。
老爸想让孩子学手艺,油漆匠、水泥匠都好,结果孩子都去读大学,害他一年到头抱怨:“工人的小孩读什么大学,又赚不到钱。”
我们家有大哥重一、姐姐安子、二哥阿大和我四个,还有一个叫“阿胜”的哥哥,可惜已经死了。二哥说阿胜可能不是菊次郎的孩子,而是那个海军中尉的儿子。母亲常夸奖阿胜是天才。佛龛上有他的照片,每次上香时,母亲都跟我说:“小武,阿胜很了不起,是你大哥,非常出色。”言下之意,好像你们这些菊次郎的孩子都是笨蛋,让我听得很没劲。
母亲在子女教育上奉行“用教育斩断贫穷”的基本方针,大概就是出自这些复杂的家庭关系。对此,除了我,其他儿女也确实响应了她的期待。
大哥非常优秀,家里没钱,他去读大学夜间部,毕业后到青山的英语速记行工作,然后又去圣桥高中教书。他还去千叶大学工学院或东工大学进修,应该也申请了不少专利。
除了母亲专注我们的教育,也拜我这位大哥代替老爸赚钱养家之赐,底下的弟妹都一一钻进了大学窄门。
祖母和母亲嘴巴毒,现在我才知道自己完全继承了她们的血脉。但在当时,我以为自己比较像老爸。每每看到老爸被母亲刻薄的语言打击得灰头土脸,总觉得他好可怜:“老爸又遭受荼毒了。”
我的朋友也是母亲刻薄语言的受害者。朋友来我家,说:“走,北野,出去玩吧。” 母亲立刻叫住他:“等等,和我们家笨蛋交往,你会吃亏,也会变成个大笨蛋,因为我们家孩子很笨。回去吧!”不由分说,把人赶 走,“不要再来我们家噢,笨是会传染的。”
接着转头对着我说:“你别跟那种笨蛋来往,那家伙脑筋太差。” 笨会不会传染?我不知道,反正后来,我考上明治大学工学院。对母亲来说,这是个小小的胜利。
不过,我却以退学这个最坏的结果,来结束俩在读书领域的较量。我认为那将是我扳回一城的关键点。
另一方面,我认为考上大学是凭自己的实力,毫无感谢母亲的心情,反而有 点厌烦她,没办法。不仅如此,我甚至认为,母亲可能会是毁掉我人生的、我最亲的人。
退学后,我搬离出租屋,投靠朋友,完全不和家里联络,也不见哥哥姐姐。大概是从祖母身上继承的义大夫艺人的血脉突然骚动,当初一时兴起,投身浅草,我就没打算和任何人提起。其实,母亲早就知道我偷偷退学,进了法兰西座。
不久,我离开法兰西座,和拍子清搭档说相声,取名Two Beat。虽然能在松竹演艺场演出,但机会不多。一天酬劳仅一千五百日元, 两人平分,各拿七百五,最少要撑个十天,日子过得比在法兰西座时还苦。
虽然没钱,知名度渐渐打响了。有一天,我和往常一样站在舞台上,忽然看见观众席上有张熟面孔。我家邻居正好来看表演。表演结束后,那人来到后台,说:“看到你出来,吓我一跳。”然后又问,“去看你妈没有?” “没有。” “偶尔回去看看嘛!她知道你在说相声。有人告诉她了。”
于是我回家。都已经五年没跨进家门,我做个深呼吸,推开大门:“我回来啦。” 没想到一见面就是:“你趁早别干了,艺人什么的,我们家有奶奶这个教训就够了。” 母亲越说越气。“怎么偏偏就遗传了家的艺人血脉呢?反正不会红,别干了,回大学去,我出钱,回去吧!”
“不要,我再也不回去了。” “啊,怎么这副死样子!” 毫无重逢的感动,迎面一顿骂,两人一下子穿越时空,又变回昔日的那对。
到了这个地步,我只能道歉、再道歉。她抱怨供我上大学、帮我付房租,结果全都遭到背叛。在她不断的数落声中,往日的内疚全都涌上来了。仔细想想,这是我第一次坦然对她抱着道歉的心情,也感觉到我终于完全摆脱她,能够和她一对一了。
话虽如此,我还是只能道歉、道歉。离开时,一路想着:既然如此,那就非红不可。完全没想万一不红怎么办。
终于有天,当我上电视演出,酬劳超过百万时,我不知怎么回事,又想回那个久别的家了。打电话过去时,心脏还猛跳。是母亲接的电话:“最近上电视,赚到钱啦?”语气非常温柔。
既然如此,就让她见识一下。我准备了三十万现金,还请她到寿司店。“妈,这是给你的零用钱。”我想让她惊喜。她问:“有多少?” 我得意地说:“三十万。” “就这么一点?”不变的刻薄语气,“不过三十万块钱,就一副了不起的样子!”
我能怎么办?当然是不欢而散,发誓再也不回家了。麻烦的是,电话号码已经告诉她,从那以来,过两三个月必定打来要钱。“零用钱没了,给我二十万。” 为什么母亲眼中就只有钱?我感到有点落寞。
后来,我被警方逮捕时,她放话说:“要判刑的话,就判死刑吧!”发生摩托车意外时,她说“撞死就好了”,言语刻薄如昔。我很生气,打电话问她什么意思,她竟理直气壮地回答:“不那样说,世人不会罢休啊!”
她究竟真是抱着那样的想法和爱而说,还是认为菊次郎的儿子果然愚蠢而说,我不知道。可是,我进太田制作时,她又跑到太田制作来打招呼,我越发不 理解她存的是什么心。当我脱离太田制作,自行独立时,她又跑去道歉:“承蒙多方照顾了。”
看到我的电视演出,随即打电话来,像评论家一样侃侃而谈。“你老是说要杀了老太婆这种蠢话,把附近的老奶奶都惹火了, 尽说这些无聊蠢话干嘛,不能认真一点吗?”
哎呀呀,我即使到了这个年纪,一想到母亲,脑袋还是莫名混乱起来,难道是我们之间的胜负还未定?我的人生还在母亲的手掌中跳舞吗?我有点烦躁不安,再喝一罐啤酒吧。
母亲已经九十二岁。上了年纪,简直拿她没办法,听力不好,还有骨质疏松症。她进轻井泽医院,是因为一年比一年感到寂寞,想到老人医院里交些朋友。毕竟这个年纪,老朋友一个接一个走了。
听姐姐说,她交了一个好朋友,是长野有名的望族。母亲得意地告诉探病的人:“那个人家世不同,很有气质。” “她很有气质。我们很谈得来。她和这附近的土婆子不一样,是出自名门。”
后来,姐姐接我去医院看望母亲,“妈说她没有时间了。” “不会有那种事,那老太婆脸皮厚得很。” “可是,她这次好像有心理准备了,说一定要见你,还说,等你回去时把这个交给你,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 姐姐递给我一个奇怪的包裹。
姐姐用不输老妈的蛮力狠狠敲我的头。到了医院,里面的人费心帮我们准备了一间会客室。因为病房还有别的病人,不能畅所欲言。听姐姐说,母亲离开病房时是让推着轮椅,来到会客室前,突然说:“我自己走。”
大家赶忙劝阻:“不行呀,动完手术,还是坐着好。”可是她坚持说“我能走”,随即快步走进会客室。一看见我,她脸上立刻堆满笑容,伸出手,说:“送给的购物券带来啦?”
没办法,只好把身上的现金都交给她。可是医院方面有规定:谢绝收礼。但她还是不肯罢休,又动起脑筋:“改变战略,下回换水果吧。”
她突然回我:“不来也行,只要最后再来一次。”语气变得强硬。“下次你再来时,我的名字就变了。因为取了戒名。葬礼在长野举行,你只要来烧香就好。”
她又恢复成彻底好强的母亲。我和姐姐缓缓走下通往车站的坡路,姐姐说,母亲在我面前故作矜持,其实高兴得掉泪。“从昨天起就好兴奋,也没睡好。” “嗯。”
在零售店买罐啤酒,跳上停在眼前的车厢,里头空荡荡的。钻过隧道,远处的高崎灯景忽隐忽现,猛然想起来时姐姐交给我的袋子。
虽然医生说她没问题,但拿这个有点脏的小袋子当纪念遗物,母亲真是年老昏聩了吧?说她脑筋还正常,其实已经痴呆,搞不好里面装着菊次郎(作者的父亲)的丁字裤。我打开了袋子。
我想起哥哥说的话:“妈一直很担心你,说艺人也不知道哪天会走下坡。她很清楚咱爸接不到生意的时候是什么景况,家里没有存款就完蛋了。她总是 说,那小子蠢,赚的钱都会花个精光。”
母亲担心我的人气明天就没了。我的心中一阵翻腾,打开新的笔记本,不知为何突然想写从来没作过的俳句。下笔的第一句:“旧池子里,塑料袋包裹的,横死尸体。”
即使这个时候,还是只能想出乏味句子的我,果然如母亲所说, 不论什么时候,就是没个正经。一种似喜似悲、难以言喻的心情涌起,我赶紧打开一罐新的啤酒 ...
电影《菊次郎的夏天》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主角菊次郎带正南看完妈妈后,也想起了自己住在敬老院的母亲,他前去探望,但只是远远地隔着窗户看了看,就走了 ... 心情复杂 ...
不管怎样,也许,正是母亲的“虎视眈眈”与鞭策,才让他在自我警觉之中一直认真地活着;某种程度上,《菊次郎的夏天》也是北野武与母亲的一次和解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