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结构已经进入升级阶段,我国牛羊肉的消费数量跟占比快速提高。
从消费结构和占比情况看,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猪牛羊肉及禽肉的消费量呈现为,禽肉增长最快,牛羊肉居中,猪肉的增速最慢。
因这个速度的变化,现在肉类的消费结构呈现这样一个特点,猪肉占比快速下降,禽肉的占比快速提升,牛羊肉的占比小幅度的提升。
那么,对于这个结构的变化,如果我们把它放到世界范围内比较的话,显然这个结构的变化还没有完成,目前国际肉类的消费结构基本呈现三三制的特点,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是猪肉、三分之一的是禽肉、牛羊肉占比也是三分之一。
而我们国家的肉类结构是猪肉的占比太高,禽肉的占比相对来说还可以,但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差距比较大的是牛肉。
从国际发展态势看,牛羊肉占比提高,猪肉下跌,禽肉的比重提高,这就意味着肉类消费已经进入了升级阶段。
从国内发展情况看,从以往的消费量和产量来说,我国牛羊肉消费量在十二五之前的增幅跟产量的增幅基本产不多,保持同步。
到十二五时期,产量的增幅比消费量的增幅已经拉开距离,到十三五时期差距更大,呈现出供不应求态势,导致我们国家的进口量大幅增加。
也就是从2013年开始大幅增加,2020年羊肉进口量36.50万吨,牛肉进口量212万吨,同比增长46万吨,国内的产量去年是672万吨,自给率76%。
所以相比羊肉来说,牛肉的短缺形式更为严重。由于供不应求,所以价格大幅提升,养殖效益也逐渐提高。
但是从牛羊肉供给总体情况来看是短缺的。那么,为什么会呈现短缺状态,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制约牛羊肉产业发展都有哪些因素?、又有有那对策措施?
首先,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约束增强,使得养殖规模不断下降,也就是从2011年开始实行草原生态的保护提出的保护奖励开始,13个牧区省份的养殖规模逐年下降。
在十三五时期,这项政策执行更为严格,草原禁牧越来越严格,导致牧区扩张规模乏力,而向农区发展,但是农区面临着养殖用地的问题,也是不太好拿到,对于这个因素的制约,十四五时期可能只会持续增强,不会解弱。
其次,从养殖效益的约束情况看,对于养殖户来说,养殖母牛母羊的积极性下降,没有搞专业育肥收入来得快,而且母系养殖的技术要求高。
根据相关调查情况显示。近几年母羊的存栏量逐年下跌,母牛的存栏量也逐年下降。从目前市场情况看,一般一头成年头母牛的价格在1.5-2万元之间,如果生产效能比较好的线万元左右,刚出生的小牛也能达到1万元。
出栏量大部分由小规模养殖提供,规模小,生产方式就相对落后,导致养殖技术跟不上,短期内很难达到规模化养殖,而且大部分主要养殖区域分布在边远地区。
第四,养殖户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低,目前大部分养殖户都是50岁左右中老年人,而且受教育程度基本以小学和初中为主,所以说,无论从养殖技术,还是管理水平,他们接受技术能力相对较弱。
措施一:加大对牛羊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恢复牛羊良种补贴覆盖范围,并提高补贴标准;二是巩固能繁母畜的补贴政策;三是进一步完善畜牧补贴等草原生态奖补政策。
措施二: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努力提升高农户养殖技术水平。比如从牛羊品种改良、秸秆养殖、塑料暖棚饲养快速育肥和防疫灭病等技术方面的推广应用,开展本地化研发、培训,不断提高农户养殖水平。
措施三:大力推广种养结合模式,提升畜禽粪污的处理利用水平。比如,通过配建粪污处理设施、推广实用技术模式、完善循环产业链条等举措,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不断打造畜禽粪污收储运循环收集体系,将养殖场户超负荷的畜禽粪污收集并深加工做成有机肥料,提高粪肥处理利用率。
措施四:积极开发饲草料资源,缓解养殖成本的上升。结合牧草良种补贴项目,积极发展人工牧草种植,不断扩大牧草种植基地;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提高牧草单产,强化饲草料加工,保障养殖饲草需求。
措施五:大力发展牛羊养殖合作社,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作用,大力培育牛羊养殖大户和家庭牧场,通过合并、发展联合社等途径发展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
三农研究者:致力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