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赤峰市巴林右旗结合地区实际,紧抓政策落实,通过摸索实践,不断调整畜群结构,改良牲畜品种,转变传统畜牧业方式,努力将传统畜牧业做成新业态,以牛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带领农牧民群众在致富路上稳步前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奏响了兴村富民新牧歌。
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宝木图嘎查曙光农牧业专业合作社采用“种养循环+性别控制”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智”富好门路。
曙光农牧业合作社种植玉米、谷子等作物2100多亩、青贮200余亩、养殖肉牛120余头。产出的青贮不仅完全满足养殖的饲草需求,剩余部分还能售卖创收。秸秆喂牛、粪污还田,种养循环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双向奔赴”。合作社还探索使用“性别控制”技术,用人为干预的方式,使基础母牛繁殖出特定性别后代。通过该技术繁殖母牛可加速牛群扩繁,繁殖公牛可提高育肥牛生产能力,随时根据市场波动和发展方向定向培育优质犊牛,合作社的养牛产业也随着一只只“定制”牛犊得到稳步发展,存栏量逐年增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长远发展的先机。
“我家现在一共养了25头西门塔尔肉牛,采用冷配改良技术,产的牛犊比本交牛犊更皮实,小病小灾我们自己就能护理。育肥周期少了一半,价格却高了一倍还多,饲料是我自己配,成本也比较低,养了这些牛以后生活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刚入冬已经下了6头牛犊,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那顺德力格尔说。
今年,那顺德力格尔家的牛平均售价9600元,由于品种和体重的优势,相比本交牛犊三四千元的价格高了近3倍。在他的带动下,左邻右舍都跟着学起了肉牛改良技术,现在小组34户养牛户100%都采用冷配技术,实现了肉牛品种质的飞跃,收入也越来越好。
“有了政府帮忙,我现在完全不担心缺草断料,更不害怕把规模做大,现在日子在一天天变好,我很满足!”巴兰诺尔嘎查养殖户双喜透露,他现在育有基础母牛20头,年收入已超过10万元。
双喜61岁,体弱多病,以前养牛的收入都用作生活开支,很少有结余。家里有170多亩地,导致产量偏低,收益不高。在苏木农牧部门的指导下,双喜将100亩耕地流转,每年能获得8万元左右的收入,剩下70亩则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彻底解决了草料问题。2022年在巴彦塔拉苏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双喜购买了6头保揣西门塔尔母牛,获得12000元肉牛补贴,当年就产犊6头,4公2母,一年时间不仅实现了基础母牛扩群,4头公犊还增加了37000多元的收入。2023年双喜又申请了10万元肉牛基础设施建起了300平米圈舍和一处草库,草料充足、设施完备、肥牛满院,从此养殖步入正轨,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抓住“牛鼻子”,“犇”出致富路。近年来,巴林右旗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支部引领、典型带动、合作社示范、兴建活畜交易市场等多种途径,多措并举做足“牛”文章。2023年,落实肉牛产业、肉牛产业基础设施、购牛购羊产业补奖,落实基础母牛扩群提质,引导肉牛冷配。全力推动牛产业成为致富增收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向着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走出一条养殖业发展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一幅嘎查集体经济“牛”起来,乡村振兴“活”起来,农牧民群众“富”起来的发展新画卷正徐徐展开。(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