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瓦房乡党西村是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村,农户耕地主要以山地为主,生产生活条件艰苦,面对现状,乡村干部自修“牛专家” ,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肉牛养殖,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养殖西门塔尔牛已成为当地群众富起来的“标配”。
田志检是党西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他家不大的牛舍里,22头肥硕的西门塔尔牛悠闲地吃着青贮料,两头小牛犊不时的跑到记者跟前来“抢镜”。说起现在的改良品种,田志检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原来养老品种,养了两三年,都只能卖六至七千元。现在养西门塔尔小牛,四个月左右,卖八至九千元、一万左右,养老品种三四条牛不如养这样一条。西门塔尔肉质好,产量高,我们必须要换成新品种。
经过几年的发展,田志检从一个养牛门外汉变成养牛“土专家”,成为村里的养殖能手。在党西村,发展西门塔尔肉牛养殖,不仅改变了当地靠天吃饭的观念,也带动了村民们过上了“牛起来”富起来的生活。
村民杨金华之前得重病做过手术,外出务工也干不了重活,让他的家庭生活苦不堪言。这些年在挂联单位区政协和乡村各级干部的帮扶下,他办理了肉牛养殖销售营业执照,申领了10万元的贴息开始发展肉牛养殖。现在,他的日子可是一天比一天好。
一开始是养了两头,后来有了补贴,又养了两头。目前有十四、五头,养打工轻松得多,以后想多发展一点,经济效益还是有的。
据统计,2017年至今,党西村共有66户农户享受了扶贫小额信贷288.5万元,其中,58户256万用于肉牛养殖。除了得到金融扶持,这些年,村里不断组织外出学习和实践,饲养方式从粗放型饲养,转变为精细化饲养。同时,大力推广青贮、氨化技术,在解决饲料不足问题的同时,提高了红花、玉米秸秆的利用率,大大缩短了饲养周期,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原来我们能够养10至20头,我们还有点苦不来,现在我们用青贮料饲养,30至40头我们都能发展下去。
党西村共有286户人家,贫困户有231户。经过这两年的努力,全村的养牛户有180户、养殖西门塔尔牛500余头。
今年又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础母牛又引进123头,每头补助4000元,青贮池给我们了3000个立方米。给了我们青贮包谷种260亩,青贮料补助900吨。
从一开始的不知道怎么做、不敢做,到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今,党西村在致富路上“牛”劲儿十足,已经形成了以肉牛养殖为主、生态农业均衡发展的产业布局,乡亲们的钱袋子也是慢慢鼓了起来。
要充分发挥贫困户的自我创造力,将“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式”扶贫。在项目区,建立起一个稳定增收的项目,真正实现项目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