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促使母牛和肉牛数量不断减少。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牛的役用功能逐步被农机所取代,从而导致养牛户与牛存栏不断减少。
第二,肉牛养殖泡括母牛养殖和肉牛育肥)比较效益低下是重要原因。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和劳务经济发展,部分地区农民外出打工收入大大超过了养牛的经济收益,再加上养牛周期长、见效慢,使农民从事肉牛养殖的积极性下降。饲料压米耽格不断提高导致小规模农户利润空间大幅度下降,根据全国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9跤计,由于饲料价格上升,每头牛饲养成本已经由2004年的367元增加到2008年的581元,再加上规模小、没有规模效益,养殖农户必然选择退出。同时,部分地区饲养生猪或肉鸡、蛋鸡的比较效益超过了肉牛养殖,也使部分农户放弃肉牛养殖而转向其他畜禽养殖。
第三,屠宰加工企业盲目上马带来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与管理缺失也是间接原因。由于牛肉需求上升,大量投资者看好未来的牛肉市场而纷纷进入屠宰加工行业。这些企业的进入拓宽了肉牛产业链条,带动了产业发展,但很多企业盲目上马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为了减少损失各企业到处争抢牛源,肉牛屠宰加工速度明显超过养殖速度,部分地区母牛和未成年小牛也被大量宰杀,最终导致肉牛存栏总量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缺少准入门槛和条件,我国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参差不齐。据相关资料,我国肉牛屠宰点约2059家。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小屠宰点和作坊私屠乱宰问题非常突出。
第四,肉牛养殖市场稳定政策缺失是关键。我国肉牛养殖起步较晚,且养殖主体多是小而散的农户,相关信息在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对称,因此发展初期如果没有政府宏观政策调控、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小而散的肉牛养殖者在市场波动中受损最大,再加上肉牛养殖周期长、投资大,肉牛养殖业很可能会因短期负面影响而长期一撅不振。而我国的肉牛养殖政策在缓解市场冲击方面恰恰没有任何作为,因而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必然造成市场波动,最终冲击肉牛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