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质资源是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作为“高原种都”的青海,将开展为期三年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多措并举抓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夯实种业家底,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良好开局。
5月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山区里青草冒尖,驱车前行,不时可以看到低头觅食的牦牛。走进位于达坂山南麓宝库峡中的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大通牦牛、阿什旦牦牛和野血牦牛正在各自的圈舍里吃着饲草。
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是全国第一批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主要负责牦牛种牛登记、性能测定以及种牛选育等工作,为促进青海省肉牛遗传改良和现代牛业种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青海省共有11个省级和国家级保种场。2019年以来,青海省先后开展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和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目前,已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500余份,抢救性收集古老农作物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以及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400余份。对38个畜禽品种从区域分布、生产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测定,初步梳理了全省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和数量。
为了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制定了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和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三个分方案,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将全面完成33个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4157个行政村畜禽遗传资源和所有水产养殖场(户)主要养殖种类种质资源的普查,有效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青海地处世界屋脊,被公认为全球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气候冷凉,光照充足,降雨量小,昼夜温差大,是非常利于种质资源保存、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的。”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巩爱岐说。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过漫长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具有耐寒、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特有农业种质资源,是青藏高原农业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正是因为青海的这些特性,农业农村部在青海建设了国家作物种质资源青海复份库,是全国唯一的复份库,备份保存作物种质资源42万份,可以说咱们青海是名副其实的‘高原种都’。”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毛建梅表示。
近年来,青海省科研部门依托原有的种质资源,利用杂交育种和本品种选育等技术,培育的青杂、昆仑、青薯等春油菜、青稞、马铃薯优良农作物品种,以及大通牦牛、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等畜禽品种,在全省乃至周边省份广泛推广运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大通牦牛为例,2020年7月,为复壮、改良当地牦牛品种,推进牦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从大通种牛场购买了580头优质母牦牛。大通牦牛是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与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兽药研究所共同利用独有的野牦牛资源,育成的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具有高繁、增重、抗病等优势,多年来,除了本省,大通牦牛种公牛已经辐射新疆、、四川、甘肃等牦牛产区。
成果已显,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气候变化以及农业种养方式的转变,青海省大红麦、深眼窝马铃薯等农作物古老农家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消失风险加剧,柴达木牛、大通马、海东鸡、青海毛驴等地方遗传资源和珍贵特有的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正在消减,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不明、底数不清,尤其是一些土著鱼类普查保护刻不容缓。
可以说,为了很多特有品种能够永续留存,为了青海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了保护全省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做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保护工作迎来了重要的关键节点。青海省农业生态类型多样,开展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存,发展一批优异新资源,是开展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促进现代种业发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物质基础。
种业之争本质是科技之争,焦点是资源之争,谁占有了更多种质资源,谁就掌握了选育品种的资源优势,就具备了种业竞争的先机和主动权。
贵南黑藏羊学名贵德黑裘皮羊,是青海省进入国家名录的21个资源之一,也是贵南县特有的遗传资源,贵南县黑羊场是这一特有资源的保种场。
“我们贵南这个黑藏羊是在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优良地方产品,是藏系羊的一个特有经济类型。我们将基于这个特色,打造一县一品,在‘黑藏羊保种养殖协会+2个示范村+10个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架构基础上,实施黑藏羊种群扩繁,力争在‘十四五’末黑藏羊存栏数达到20万只,切实推动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贵南县副县长扎西当周告诉记者。贵南县正是基于黑藏羊这一特有的优势资源,并有保种场做保障的基础上,有了这个发展规划。
保护是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最有效最重要的保护方式。因此,在已有的保种场基础上,青海省还将围绕柴达木牛、青海毛驴、柴达木山羊等品种建立保种场。
“在普查时,要提高普查覆盖面,做到普查全覆盖,建立资源名录,同时建立健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确保保护无遗漏。”在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玉虎看来,种质资源普查是基础工作,资源保护和结果运用是关键。强调各地在普查过程中,必须把保护工作同步抓起来,突出重点,加强珍贵、稀有、濒危、特有资源的抢救性收集保护,对新发现的资源,抓紧鉴定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
因此,青海省将划定并管好原生境保护区,对已有的国家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原生境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严格执行物理隔离等管理措施,对新发现处于濒危状态的种质资源合理建立原位保护区,确保资源原生地不受人为干扰和破坏。并合理布局建好资源圃和保种场,各地将依托现有种业企业,加快建设一批农作物种质资源圃、畜禽保种场和水产原良种场。同时,加快建设农作物、畜禽、水产和饲草种质资源基因库,提高高原特色农业种质资源保存能力。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青海省突出高原优势、青海特色,加大特色农畜品种培育力度,先后培育(选育)出了牦牛、藏羊、油菜、青稞等一批优良农作物和畜禽品种,涌现出了杜德志、王舰、吴昆仑、刘书杰、陈志国、赵凯等研究员为代表的一批农作物和畜禽育种领域领军人物,为全省重要农畜产品有效供应筑牢了基石。
今后,青海省将重点围绕特色优势品种,加大种业技术和重大产品的研发,开展牦牛、藏羊、青稞、油菜、马铃薯、牧草等农作物及畜禽联合攻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产、优质、高抗、广适的动植物新品种。
“为让青海的特色农畜产品走下高原、走向全国,我们正按照‘策划一批、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介一批’的思路,着力打造一批‘青字号’农牧业特色品牌,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等都在这个范畴内。”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鄂永利说。
要把这些农畜产品打造成可追溯、叫得响、保证舌尖上安全的品牌,就得要提升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水平。在这个背景下,青海省将继续优化种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发挥高原冷凉气候优势,在产业布局、数量规模、标准制定、品牌培育上系统谋划,统筹好品种、数量、品质、品牌,增强青海省农业种质资源的综合效益。
中介机构发布招生信息?青海师范大学发布声明人民网西宁8月21日电(陈晶)近期,有中介机构利用网络等媒介,以青海师范大学的名义发布招生宣传信息。8月19日,青海师范大学发布声明,学历继续教育从未与任何教育机构合作招生。 凡需参加青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学历继续…【详细】
以改革创新精神 大力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7月1日,习总在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详细】
持续加强部署指青海省防汛工作8月18日,记者从青海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根据相关部门会商研判,近期青海省仍有较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极端强降雨依然可能发生。为全面做好防汛各项工作,省应急厅及时召开全省防汛视频会商调度会,听取各地雨情、水情、汛情及防汛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