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万物丰秀。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一栋栋“别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林间,一头头黄白相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悠闲惬意。
“我们的母牛、育肥牛和牛犊是分区养殖、分类定时定量喂养的,虽然吃的主要原料都是豆粕、麦麸、稻草等,但为了让母牛保持好体型、育肥牛长膘快、牛犊长得好,它们吃的饲料精料配比却不一样。”岑巩县塔山犇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基地管理员郑孝华介绍,养殖基地配备的全价日粮混合机自带计量称重功能,在设定参数后,只需一键启动,该机器可根据肉牛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和日粮规定的科学配比,自动将各种草捆、秸秆等纤维饲料和精饲料、微量元素等一起混合搅拌、切割揉丝、成品出料,并通过自动传输带和自动撒料车把“美食”送上肉牛的“餐桌”,在不破坏物料纤维质成分、增强饲料适口性的前提下,实现混合饲喂、科学饲喂,大大提高了饲养效率和牛群的健康水平。
“我们一大一小两台全价日粮混合机同时运转,可一次性配制2600公斤饲料,每批饲料切割粉碎、混合搅拌时间为30分钟左右。”郑孝华说,两台全价日粮混合机每天工作2个小时,就能满足整个养牛场500多头肉牛的喂养需求,既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饲养成本,也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为唤醒村集体经济这座沉睡的“金山”,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石。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人才支撑等因素,2021年,塔山村“两委”以带动全域发展为目标,按照“党建引领、能人带动、抱团发展”工作思路,整合茂隆、统口、凉水井等7个村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社会资本组建岑巩县塔山犇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异地置业模式在塔山村共同实施了黔东南首个西门塔尔牛“育繁推一体化”养殖项目。
产业发展如何降本增效,有效保障产业链多方主体利益。塔山村主动顺应产业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行封闭式养殖、闭环式管理、无菌化饲喂和智能化环控,让智慧养牛“触手可及”,持续破解乡村振兴“新密码”。
“我们养牛场有智能雾化消毒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共安装了10个智能药液雾化器、20个排风扇和7个监控摄像头。”郑孝华说,通过实践先进养殖模式,用智能化赋能生态高效养殖,实现了一键开启消毒杀菌、一键操控理想温度、一屏览尽“圈中事”,为养殖场的安全管理、科学管理、高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打通了“幸福牛”与“致富宝”的双向转换通道。
目前,整个养牛场7栋圈舍、500多头肉牛仅有5名工人,在“数智”的赋能下,牛群“生活起居”的照料工作从曾经的“脏苦累”变得轻松高效。
智慧养殖还串起种养结合“生态链”,采取自繁自养、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养殖场的粪便经过干湿分离后,一部分排到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发酵处理,成为40亩牧草的有机肥,一部分则销售给县内及周边县市的种植户作为养地增肥的原料,实现了粪污变废为宝、农牧互动双赢。
该养牛场现有母牛195头、育肥牛135头、牛犊200头。两个月后,100多头育肥牛将开始出栏销售,预计可实现经济收入20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智能监测、感知控制的传感设施设备为载体,以精准化养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分析为手段,按照特色产业联家庭农场的方式,引导更多养殖户向生态高效养殖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聚力续航。”塔山村党支部、岑巩县塔山犇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培坤说。(周燕 陈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