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一声长哨,山坡上头小身躯大的无角欧拉羊,很快就被唤至前来考察的牛羊交易经济人的眼前。吹口哨的是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伟斯央鑫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负责人那代,这一天是3月28日。
“看完羊,与经济人达成初步交易意向:订购200多只无角欧拉羊。”那代说,随着河南县无角欧拉羊的招牌越来越响亮,合作社交易量日渐增多,去年合作社收入达到100多万元,入股的四个村分别拿到31万元的分红收益。
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是推动青海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黄南藏族自治州切实将输出地先行示范州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打出“组合拳”,稳住“基本盘”,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在谋求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过程中,有两个要素不容忽视,即草原和土地。如何把握实际,做好草原和土地的文章,成为输出地建设的关键。
“马上就要种地了,肥料已备好,农机还得再检修一次,备下的种子应该够了……”3月29日,春雨如约而至,望着被雨浸润的土地,黄南州同仁市黄乃亥乡日秀玛村党支部先卡加,心里盘算着好几件事。
“以前,村里人种地只种一半,产量不高还辛苦,种着种着让人没了指望,也就不种了。”先卡加蹲在地边,缓缓道出村里多撂荒地的缘由,“地没啥肥力,加上传统的耕种方式,一亩三分地吃不饱肚子,只能寻求别的法子。”
转机出现在2020年。这一年,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日秀玛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全村250户农户318.9公顷土地折股量化,以耕地入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耕作经营。“资源股份化、农民股民化、经营规模化、耕作机械化、链条一体化、利益共享化”的“日秀玛模式”应运而生,村里办起黑青稞炒面加工厂,以及农机具合作社和饲草加工厂。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30余万元。
日秀玛村是农区发展的一个缩影。放眼黄南州,农牧资源丰富,自然环境独特,呈现“北农南牧”区域布局,是青海省四大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之一。
“那群是母羊群,有1500多只,这样的种群总共有9个。”河南县多松乡乡长更登扎西,指着远处缓缓移动的羊群告诉记者,多松村是河南县打造的“万只欧拉羊”良种繁育基地。
为什么要建良种繁育基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加大牲畜品种改良力度,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是黄南州夯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建设基础的有力举措之一。
黄南州高质量建设牦牛、藏羊、犏牛、生猪“四个万头”规模养殖基地,累计培育牦牛藏羊标准化养殖场23个、畜禽规模化养殖场138个,“粮改饲”推动草畜联动,种植优质饲草200公顷。2023年,泽库县国家草地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在35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完成装配式牛羊棚舍推广应用试点工作。
农畜产品加工业,是体量最大、农牧民受益面最广的农牧区产业。这条产业链,向后延伸可建设原料基地,增加农牧户收入;向前延伸可壮大当地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没有政府引导,估计现在的日子都难熬着呢!”泽库县和日镇吉龙村党支部三智加坦言,几年前村里人口越来越多,牛羊越来越多,草场面积没变不说,还有不少草场慢慢退化,牧民日子越来越难过。
2013年,村“两委”主动找到县上,试图改变这一现状。三智加回村后,带回两条措施:一是将村子评为贫困村,以政策扶持的方式助发展;二是派专人指导村里开办合作社。
2015年,通过项目资金,村里购买300只泽库母羊,在农牧惠民政策扶持下,吉龙村建起6座畜棚,县农牧部门还给村里带来了科学养殖方法。
如今,吉龙村已成为泽库羊的保种基地和核心养殖区之一。“通过党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村庄从基础设施,到村民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三智加真切地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
“村里还利用藏羊羊毛资源,建起羊毛被加工厂,以订单方式为学校等单位供应。”三智加笑言,有了加工厂后,相比原来只卖羊毛,收益增加了近20倍。
吉龙村的变化,是黄南州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又一个缩影。在黄南,许多像吉龙村这样的村庄,通过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正在调试设备,下个月二期项目就能投产!”在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启龙牧场负责人仁青多杰,指着其中一处厂房介绍。
河南县平均海拔3600米,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2009年成立的启龙牧场,正是看中河南县优质的草原和雪多等牦牛的优质奶资源。
“早期我们只做无添加的纯牦牛奶酸奶,产品非常单一。”仁青多杰介绍,尤其只做无添加酸奶,保质期短,无法长时间运输,成本高销售量低。
“2017年,通过天津援建,与天津科技大学达成合作,研发出牦牛奶咖啡等系列产品,最新开发的新品摇摇咖啡,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仁青多杰边介绍边把热水注入“摇摇咖啡”袋,加水后摇一摇,就能喝到醇香的牦牛奶咖啡。
牦牛奶咖啡、牦牛奶蛋白粉……在技术的加持下,启龙牧场乳产品品类多达十几种,牧场的收奶量随之大幅提升。2023年,启龙牧场产值达到2100多万元。
收益稳定,启龙牧场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科技创新,建立研发实验室,并建成青海省首个利用液氮冷冻技术储存牦牛乳的生产线,和青海省首个牦牛骨肽生产线、工业化生产酥油的生产线,截至目前,企业已经建立20余项相关牦牛乳生产标准、专利。
产业融合,让黄南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步伐更加有力。集农畜产品输出地产业园区、民宿生验、餐饮娱乐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成为黄南的新名片,而“一只欧拉羊带您去旅行”便是这张新名片的一个缩影。
2023年12月,由天津市援建、河南县政府建设的乡村振兴产业信息化富民项目——“一只欧拉羊带您去旅行”乡村振兴智慧平台正式上线,欧拉羊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往北上广。
河南县充分挖掘“产业+互联网”“产业+文旅”潜力,通过数字化平台开发运营,为当地畜牧业、文旅业打开销路,打造地区产业发展IP,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县牧文旅融合发展。
着力打造“三个平台一个体系”暨河南县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互动服务平台、新媒体矩阵宣传平台,开发建设认养销售、场景追溯、线下供销体系。努力通过典型示范,以村带乡(镇),以乡(镇)带全域,推进本地产业文旅融合提质升级,带动共同富裕。
通过手机端,就能看到领养的欧拉羊,也能通过平台“亲赴”黄南看羊,如果只要羊肉,平台也可直接屠宰邮寄。“一只欧拉羊带您去旅行”特色产业品牌IP,大力推广本地特色生态有机优质畜种产品,使其卖得更远,卖得更好。传统畜牧业数字化,成为黄南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新途径。
不止如此,“一只欧拉羊带您去旅行”实现了公众用户“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全流程线上公共服务能力。通过链接各区域资源,形成线上和线下智慧链接和数据化服务能力。同时带动当地农畜产品的销售,拉动本地一产和三产协同发展,增加牧民参与度和获得感。
春日正暖,尖扎县杏花盛放。位于恒泽农业基地的种植大棚,红润可爱的草莓挂在枝头等人采摘。基地负责人张志伟告诉记者,他种了近2.7公顷的草莓,除供游客采摘外,剩余部分销往同仁、平安等地。
恒泽农业基地有158座温棚,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豆角等经济作物。“尖扎气候好,适宜农作物生长,随着‘黄河民宿第一村’来玉村乡村旅游的升温,在培育农作物的同时,我们积极融入休闲观光业。”张志伟说,尖扎县政府鼓励当地群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逐步扩大“一村一品”“土特产”影响力,促进农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增收致富。
送走一辆满载鲜辣椒的运输车,张志伟歇了口气,筹划起今年种植樱桃的事,等到樱桃树结果引可入观光采摘。
产业“四地”建设,是青海迈步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黄南州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奋勇前进,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扎实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建设落地见效。
人民网西宁4月8日电 (记者张莉萍)记者从青海省发改委获悉,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省发展改革委结合推动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的战略合作,积极开展需求对接,全力做好融资服务保障工作。 2024年,将重点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及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等,计划发放黄河青海流域120亿元,预计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
人民网西宁4月9日电 (马可欣)本网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为大力支持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和电化学储能项目发展,国网青海电力自主建设开发了新能源及电化学储能全流程并网管理系统,自今年3月起正式上线运行,省内新受理新能源并网项目100%线上办理,实现办理业务“一次都不跑”“一网通办”。 新能源及电化学储能全流程并网管理系统的上线运行,将有效缓解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新能源及储能项目大规模接网带来的管理及合规性压力,开启新能源一站式并网服务新模式,助力青海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
“我是西宁市城东区八一中路23号青发小区的居民,是重度二级听力残疾人,于2022年申请了独生子女伤残计划生育家庭扶助金,申请后父母每人每年能享受到6000元的扶助金,但直到2023年年底,我家也没有收到2023年度的扶助金。”西宁市民李先生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反馈自己遇到的问题。…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