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肉牛存栏和能繁母牛存栏均有所回升,肉牛出栏和牛肉产量均略增,养殖户户均存栏不断增加,规模化进一步推进,但是肉牛养殖效益有所下降。牛价下跌要求肉牛从业者必须考虑以降本增效或提档升级为目标的养殖模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重新考虑科学养殖和数智化管理在肉牛养殖中的重要性。肉牛产业进入战略发展机遇期,亟需从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养殖模式等方面进行提升。
6月24日~26日在江西高安举办的第六届全国肉牛产业技术研讨会提供了一个理念、市场、技术、经验交流的平台,为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22年,我国肉牛养殖收益同比有所下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利详细介绍了当前我国肉牛生产发展形势。2022年出栏1头标准肉牛平均获利2680元,同比下降8.8%;繁育出售1头标准体重架子牛平均收益5500元,同比下降10.1%。然而,截至目前,利润进一步降低,上述两个指标获利分比为1700多元和4400多元,同比下降33%和20%。能繁母牛市场价格同比下降。2022年底能繁母牛平均市场价格为17600多元/头,整体处于较高位水平,但同比下降了2.4%。目前,其价格进一步降到16500多元/头,同比降低8%。犊牛、架子牛出售价格与育肥牛出栏价格差拉大趋势没有得到缓解。牛肉、出栏肉牛活重价格下降明显,目前牛肉均价83.69元/公斤,同比跌3.6%;出栏活重价格33元/斤,同比跌3.9%。此外,牛肉进口量同比增长,进口价格回落,进口来源多样化。2022年,牛肉累计进口268.99万吨,同比增长15%,平均到岸价格6603美元/吨,同比上涨23%。目前我国进口的牛肉主要来自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新西兰及澳大利亚等国家。
“目前,我国肉牛养殖面临饲草料成本高涨和产品价格回落的双重压力,疫情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复杂多变,增加了后市行情的不确定性。同时,生产效率总体不高,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母牛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仍然不稳,不利于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王明利指出当前肉牛产业的突出问题。
目前,粮改饲政策和肉牛肉羊增量提质五年行动发挥了重要的政策扶持作用。粮改饲政策有效降低了饲草料成本,带动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的种养殖观念。2021年开始中央财政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和宁夏15省(区)启动实施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2022年增加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等4省。在河北等11个北方省份实施基础母牛扩群提质;在四川等8个南方省份实施种草养畜。
王明利还对短期和长期的生产形势进行了预判。预计2023年肉牛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肉牛存栏、能繁母牛存栏全年预计略有增长。受下半年消费旺盛的季节性影响以及经济好转等影响,全年牛肉产量同比持平或略增。预计牛肉价格后半年会逐步回升,但总体价格低于上年。长期来看,粮食安全形势及国际不确定性影响会降低,饲草料生产形势会好转,肉牛产能不会大幅下降,基本保持稳定。同时,我国肉牛产能低于消费需求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预计牛肉价格会逐步回升,但价格调整空间有限。从养殖收益情况看,养殖成本下降空间有限,压缩养殖收益。
“肉牛发展基础是母牛,要重点解决好谁来养母牛以及怎么养母牛的问题。”全国畜牧总站原总畜牧师石有龙认为,母牛养殖要适度规模,“小规模、大群体”更有利于养殖户生存。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秸秆、草原、南方草山草坡等)、选择适宜的肉牛品种、提高肉牛养殖的数字化程度以及种养结合也是母牛高效养殖的关键环节。未来,王明利认为肉牛产业需要重点关注六个方面。
一是转变养殖观念,分群饲养、精细管理,注重动物舒适健康、饲草料优质、技术先进适用、有效产量、疫病问题等。二是重视优质牧草的突出作用,还草于畜。三是母牛养殖尽可能构建人工放牧场。四是全面推进健康养殖,改善动物福利。五是种草养蓄、种养结合、农牧循环、适度规模,获得综合效益。六是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肉牛品种体系。
“精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肉牛肥育和放牧。”帝斯曼-芬美意全球研发总部技术总监Luis Tamassia介绍,“精准牧场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有3个关键支柱,包括科学的数据管理、商业牧场的应用以及可持续性。数字化畜牧业不仅仅是选择一种技术,更是一次学习、文化创造和团队培训。”帝斯曼集团将测量与基于科学的解决方案相结合来解锁可持续的价值,通过计算产品、动物蛋白的碳足迹,提供以科学为基础、经过验证的改进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可持续发展服务,创新和完善产品组合。
北京东方联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肉牛数字化团队项目经理刘伟东提出,数字化管理与核心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将使肉牛养殖更加安全、高效、精准。该平台包含诸多设备和系统,例如智能称重、保定驱赶、个体识别、智能分群、高效繁育、精准饲喂、生产性能监测、碳排放测定等系统。其中,识别系统以电子耳标为信息载体,以识别设备为识别、记录电子信息的媒介,不仅可实现牛只电子耳标的自动识别与自动记录,更可将电子耳标信息与牛只体重、体高等信息匹配,从而将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单一标识进行串联,是实现肉牛养殖数字化、智能化的关键基础系统。“该平台设备主要应用于5000头以上的规模牛场,且人员使用门槛不高,容易掌握。”刘伟东告诉记者。
“数智牛业主要包括牛业的智能化应用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涉及产业数字地图、养殖金融平台(养殖险)、智慧兽医平台、交易管理平台、产品追溯平台、牲畜身份证平台+智慧监管平台等。”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认为,当前我国肉牛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时代,以A(AI)人工智能、B(Blockchain)区块链 、C(Cloud)云计算、D(Data)大数据、E(Edge)边缘技术、R(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数智化技术将在肉牛产业精细化管理、构建精细化养殖模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智能畜牧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精细化管理,二是数据的集成和数据的决策。刘强德介绍,目前应用于肉牛的主要是各个智能模型模块,例如牛只智能饲喂系统、牛料肉比测定系统、牛智能饲料营养配方、牛育种智能管理系统、牛只健康智能管理系统、肉牛耦合智能模型等。
智能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可以帮助提升牛场管理效率和育肥场的动物福利水平,使肉牛养殖省时省力、更科学更高效。
“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肉牛产业大国,但与肉牛产业强国的距离还很远。”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周振明坦言。2022年,全球牛肉折算胴体基础的总产量为5937.2万吨,我国为712.5万吨,位列世界第三位;全球牛肉消费量达5696.1万吨,我国为1024.5万吨,位列世界第二;我国牛肉进口量为314万吨,位列世界第一。然而,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肉牛专门化品种数量少,肉牛养殖效率和母牛头均断奶犊牛重低,牛肉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
周振明提出了目前肉牛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牛舍设计不合理,动物福利差。二是保定设备配置不全,存在安全隐患。三是饲料原料开发不足,饲喂技术落后。四是饲养管理粗放,养殖档案管理缺乏。五是防疫观念淡薄,一线人员需要培训。
因此,针对肉牛产业发展的问题,不同地区应采取适合自身的养殖模式。周振明介绍,南方草山草坡地区应重点发展繁殖母牛养殖。在不改变草山草坡和林地资源土地性质的基础上,按照划区轮牧、适度规模的原则,开展繁殖母牛或育犊母牛养殖。例如,在现有的土地生产潜力挖掘殆尽的情况下,草山草坡、林下养殖母牛是江西高安肉牛养殖的主要选择。同时,建立草山草坡的划区轮牧制度,降低牧草收割成本及开展青贮的成本,牛的粪尿可直接还田,减少粪污处理。
一是建设南方肉牛产业技术平台。由产业基础较好的市县和农业主管部门搭建,引进国家级肉牛专家团队资源,开展肉牛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制定标准化养殖规范,探索以母牛养殖为核心的南方肉牛产业技术平台。
二是合理利用肉牛品种资源。努力扩大肉牛基础母牛群数量,提高母牛的繁殖率和犊牛的成活率,提高架子牛繁殖供应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品种改良繁育推广体系。坚持选育选配,充分利用品种间的杂交优势,做好商品肉牛的生产。在做好当地品种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引入中等体型的红安格斯或者海福特牛等遗传资源,提高当地牛的产肉性能。
三是开发利用牧草和饲料资源。集成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技术,形成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林下养殖相结合的利用技术体系,通过利用周边荒废的耕地和冬闲田等种植优良牧草,如皇竹草、牛鞭草和黑麦草等,降低肉牛养殖的饲料成本。根据放牧草场牧草资源营养供给状况,科学制定母牛带犊放牧补饲、幼畜护理和阶段性补饲技术方案,实现母牛和犊牛的营养合理供给,确保全群母牛健康和体况良好。
四是实现肉牛场标准化设计。对于草山草坡、林下放牧的浅山丘陵地区,母牛放牧的棚舍设计力求简洁,方便适用,可移动拆卸。对于肉牛育肥大户或者育肥场企业,建设肉牛养殖“样板间”工程。对于新建牛舍的规范化设计,在尊重肉牛的生物学特性规律的基础上,牛场设计简约,降低固定资产投资。
五是建设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针对江西高安肉牛产业链中各环节信息收集和加工处理相对薄弱的现状,调研肉牛饲养场、育肥场、屠宰厂、冷链运输和分销商等现实需求,研究制定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肉牛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透明交易,实现肉牛运输、肉牛交易、牛肉分销的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
此外,河南柘牛农牧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陈文硕介绍了该公司在中原农区推广种养结合母牛规模养殖“柘牛模式”的探索。
“‘柘牛模式’的核心是种草轮牧、适度规模、设施完备、科学饲养和数据分析。”陈文硕认为,应选择适应性强、多年生、耐放牧的牧草品种,重视母牛的繁殖管理、新生犊牛护理和母牛产后管理、牛群的健康管理等,通过数据记录和分析,了解哪些牛可盈利,哪些牛会亏本。
令人欣喜的是,“柘牛模式”的实施使得犊率(断奶犊牛/全群母牛)达到85%~90%,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犊牛的护理流程,犊牛的死亡率也在逐渐降低。“安格斯牛适合中原农区的饲养环境,耐粗饲、抗逆性强、产肉性能好。种养结合养牛可行,能提高生产成绩,但前提是做好牧场管理,做好牧草种植、后期维护等工作,同时,要做好母牛生产管理的每个环节。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会根据当地情况进行配套调整。”陈文硕告诉记者。
根据不同地方的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养殖模式,不仅能够降本增效,还能推动肉牛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