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付彪)11月7日,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山东省食品安全问题联合整治行动媒体行采访团来到德州。上午9点,20多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的记者来到德州黑马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调研。
德州黑马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占地12万平方米,拥有交易用房800余套和5000吨冷藏保鲜库,2018年实现交易量20亿公斤,市场交易额达155亿元,占德州市农产品消费总量的70%以上,是德州市“菜篮子”重点工程之一。
“黑马市场是鲁西北、冀东南地区规模最大,交易额最多的大型农贸水产综合批发市场。为了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我们采取了六项措施。”德州黑马市场负责人介绍说,首先是更新市场现有检测设备,提高检测结果准确度,缩短检测用时。其次是设立单独的样品收集室,购置用于存放蔬菜样品的多层货架及筐具,添置用于保持室温的空调,维护好蔬菜样品的新鲜度,让检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第三,对各项检测结果、业户承诺书、业户档案等进行分类存放。第四,把抽样检测结果与市场经营业户的信誉度密切挂钩,他们对业户的信誉档案设置类别,对经营业户蔬菜抽检一次不合格的退市一年,两次不合格的退市三年,三次不合格的终生禁入本市场销售,违规经营业户自行承担损失。第五是加大对韭菜的管理力度,进行重点抽查,严格把控其农残率。第六,对接可靠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努力发展供应地直销本市场的模式。
德州黑马市场对农副产品检测的重视,得益于德州市市场监督部门的大力督导。近年来,德州通过推进快检托管全覆盖和“透明快检室”建设,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追溯机制,以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准入和追溯机制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为抓手,督导市场开办者、入场销售者和其他销售者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他们通过开展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管理提升行动,完成了“四个一”建设:做到完善一配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一个快检室、配备一块信息显示屏、建立一配套入场销售者动态档案。通过加大对批发市场日常监管力度,定期开展飞行检查或双随机检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确保了像德州黑马市场一样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记者们在德州黑马市场看到,管理人员从市场交易大厅中随意抽取了一箱蔬菜,现场进行称重后,打印出一个带有二维码的标签。大家用手机扫了一下二维码,手机上清晰地出现了这箱蔬菜的追溯信息:包括产地、上游基地、批发市场名称和货主姓名以及零售终端地点、商户姓名等信息,确实做到了从产地到批发市场再到零售终端的监控信息全覆盖,实现了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德州黑马市场负责人说,为了保障蔬菜质量安全,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实现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市场还实行日常抽样抽样检测,每天对交易厅内的蔬菜进行抽样检测,对检测有问题的蔬菜进行2-3次的复检,复检合格的允许继续交易,复检仍然有问题的立即通知买卖双方停止交易并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该客户销售的蔬菜进行抽检,根据定性定量检测的结果做出相应处理。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边家山介绍说,2018年,黑马集团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全场产品覆盖电子结算和产品追溯,实现了商户信息、产品信息、价格信息、交易信息的自动收集和上传,买卖实行实名制交易,实现了交易信息真实可靠,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目标,为保障该市场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和平台保障。
在这里,还实现了使用“一” 电子交易系统。“一”是指进入园区的交易双方都要办理IC交易卡,交易卡内存储入场交易者的姓名、地址、电话、社会信用代码(身份证号码)、车牌号码以及购销蔬菜的品种、来源、数量等信息。蔬菜交易后IC电子交易系统自动留存蔬菜销售(准出)记录,记录离场蔬菜的品种、数量、日期以及购货者的名称、地址、电话等内容,通过“一”电子交易系统功能,实现上游产地和下游二级市场农产品链条的无缝衔接,进一步完善蔬菜可追溯体系,切实做到来能追到源头,去能掌握流向。
同时,该市场的电子化交易结算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包含了买卖双方的姓名、交易卡号、交易量、交易价格、检测数值等信息以及整个市场每天的实时交易情况,包括蔬菜的交易价格、交易价格变化等随时统计,上报职能部门和国家数据系统。德州黑马市场完善的监管体系和农产品流通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有效的维护了交易蔬菜等商品的质量安全,成为德州农副产品流通行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