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本省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9-3919之间,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青海四周相邻的省、区,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省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自治区毗连,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
辖西宁市、海东市两个地级市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果洛州等6个民族自治州,共48县级行政单位。青海省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43个少数民族,583.42万人(2014年)。
青海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
青海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湟水河谷已发现距今4000多年前的氏族公社文化遗址。羌族于公元前2世纪移居青海。
公元前121年,汉代霍去病进军湟水沿岸,在西宁市以西置临羌县。西汉时设护羌校尉。公元4年,设西海郡。公元397~414年,鲜卑族在青海省东部建立南凉国。隋设西海、河源二郡。唐、宋为吐蕃属地。其东北部元代为贵德州,属甘肃行中书省,其余属吐蕃、朵甘思等处宣抚使司。明属西蕃地。清时东北部设西宁府,北属青海蒙古额鲁特部,南为玉树等土司属地。
1929年1月正式成立青海省,由孙连仲任主席。青海建省后,行政区划屡有变更,至1949年前夕,全省县以上行政区划为1市(西宁市)、1专区(玉树专区)、2个设治局和19个县。
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人民军政委员会宣告成立。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组成,以西宁为省会。2014年11月,青海省区被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2015年2月16日,国务院(国函[2015]38号)批复同意撤销平,设立海东市平安区,以原平安县的行政区域为平安区的行政区域,平安区人民政府驻平安镇平安大道199号。
截至2015年,青海下辖2个地级市,6个民族自治州,27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3个县级市,6个市辖区,5个行政委员会。基层行政单位有:369个乡,34个民族乡,36个镇。
地形地貌青海山脉纵横,峰峦重叠,湖泊众多,峡谷、盆地遍布。祁连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脉横亘境内,
,柴达木盆地以“聚宝盆”著称于世。全省地貌复杂多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东部多山,海拔较低,西部为高原和盆地,境内的山脉,有东西向、南北向两组,构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
全省地形差异显著。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冰雪资源。位于达坂山和拉脊山之间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为深厚的黄土层,是本省主要的农业区。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被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环绕的巨大盆地,海拔2600~3000米,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面积20万平方公里,盆地南部多为湖泊、沼泽、并以盐湖为主。“柴达木”在蒙古语中为“盐泽”之意。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现已对外开放的阿尼玛卿峰(即玛积雪山),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境内,峰高6282米。全省地势自西向东倾斜,
气候特征青海属于高原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各地区气候有明显差异,东部湟水谷地,年平均气温在2~9℃,无霜期为100至200天,年降雨量为250~550毫米,主要集中于7~9月,热量水分条件皆能满足一熟作物的要求。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温度2~5℃,年降雨量近200毫米,照长达3000小时以上。东北部高山区和青南高原温度低,除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江河源头以西的山地外,年降雨量一般在100~500毫米。青海地处中纬度地带,
,年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可达690.8~753.6千焦耳,直接辐射量占辐射量的60%以上,年绝对值超过418.68千焦耳,仅次于,位居中国第二。
截止2014年底,青海省已发现矿产种类134种,其中,查明有储量矿产种类109种。编入全国矿产储量表的矿产中,有54种矿产列前10位,其中,列第1位的有11种,列第2位的有9种,列第3位的有4种。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截止2013年底,保有氯化钾资源量8.3亿吨,氯化镁资源量60.12亿吨,氯化钠资源量3299.18亿吨。锂、钾、镁3种矿产资源量居全国首位。
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已发现19个油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5.03亿吨,占全国总量1.43%,居全国第11位。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中东部,已发现12个气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783.76亿立方,占全国总量3.31%,居全国第6位。
盐湖矿产: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33个盐湖中,累计查明氯化钠资源量3031.75亿吨、氯化钾8.03亿吨、镁盐56.55亿吨、氯化锂1851.96万吨。上述储量均居全国首位。
有色金属:资源储量较大的有铅221.97万吨、锌447.58万吨,镍资源量约106.17万吨。
全年日照时数在25003650小时间,较同纬度地区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偏多400-700小时,年均日照率达60-80%;太阳辐射能量仅次于,全省每平方厘米年辐射总量在586-741千焦耳之间。年接受太阳能折合标准煤1623亿吨、电360万亿千瓦小时。在相同面积和容量条件下,光伏并网发电能比相邻的甘肃、新疆多发15%至25%的电量。截至2014年底,已建成多晶硅产能6778.87吨,单晶硅2016.05吨,光伏电池150兆瓦。全省光伏发电企业50家,并网发电容量3100兆瓦,占全国集中并网光伏电站的30%。水利资源全省集水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380条。全省年径流总量为611.2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居全国15位,人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倍,黄河总径流量的49%,长江总径流量的1.8%,澜沧江总径流量的17%,黑河总径流量的45.1%从青海流出,每年有596亿立方的水流出青海。地下水资源量为281.6亿立方米;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42个,
;青海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长江、澜沧江流域人口中、工农业经济总量少,但水资源丰富。黄河流域是省内开发历史最早,人口、耕地比较集中,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水资源占全省的33.1%,而流域内人口、耕地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的81%、84%、70%,其中湟水资源仅22.2亿立方米,占全省的3.5%,流域内人口、耕地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的56%、52%、56%,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的分布不相匹配,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全省理论水能蕴藏量2187万千瓦,全省水能储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有108条,可装机5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241处。龙羊峡至青甘交界的寺沟峡276公里的河段上,可集中连线座大中型水电站,黄河上游青海境内共规划建设25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045万千瓦,是我国水资源的“富矿”带。目前,已建成龙羊峡(4×32=128万千瓦),李家峡(4×40=160万千瓦),公伯峡(5×30=150万千瓦)、拉西瓦(6×70=420万千瓦),积石峡(3×34=102万千瓦)等电站,装机容量已达到1029.8万千瓦。黄河龙羊峡以上干流河段全长1360公里,规划了16个电站,其中青海省境内13座,自上而下为黄河源(已建成)、特合土、建设、塔格尔、官仓、赛纳、门堂、宁木特、玛尔挡、尔多、茨哈峡、班多、羊曲等梯级,总装机容量906万千瓦,年发电量362亿千瓦时。
:主要有小麦、青稞、大麦、玉米、荞麦、燕麦、谷子、油菜、蚕豆、豌豆、黄豆、扁豆、香豆、马铃薯、胡麻、红花、甜菜等。
动物资源:全省有陆栖脊椎动物类约1100种,有经济价值动物250种,鸟类别294种、兽类103种,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动物有69种。珍稀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羊、盘羊、白唇鹿、梅花鹿、麝、雪豹、黑颈鹤、藏雪鸡、天鹅等。皮毛、革、羽用、肉用动物主要有水獭、喜玛拉雅旱獭、赤狐、猞猁、香鼬、兔狲、金猫、石貂、豹、岩羊、原羚、黄羊等。药用动物主要有马鹿、水鹿、毛冠鹿、棕熊等。家畜家禽主要有“互助黑猪”、“八眉猪”、牦牛、藏系羊、玉树马、贵南黑紫羊、环湖改良细毛羊、骆驼、山羊、黄牛、犏牛、“浩门马”、河曲马、大通马、柴达木马等。有益动物主要有灰鹤、鸿雁、豆雁、大鸨、岩鸽、藏马鸡、金雕、啄木鸟、猫头鹰等。
水产资源:共有60种。主要有青海裸鲤、花斑裸鲤、厚唇重唇鱼、极边扁咽齿鱼、黄河裸裂尻鱼、齐口裂腹鱼、哲罗鱼、长丝裂腹鱼、南方草、虹鳟鱼、鲢鱼、鲫鱼、鲂鱼等。
植物资源:有高等被子植物近1.2万种,蕨类植物800余种,其中,经济植物75类331属1000余种,涉及药用、纤维、淀粉、糖类、油料、化工原料、香油蜜源、野果野菜、观赏花卉等植物种类。药用植物约500余种,其中,著名中药50多种,主要有冬虫夏草、大黄、贝母、枸杞、甘草、雪莲、藏茵陈、党参、黄芪、羌活、莨菪、麻黄等。纤维植物有50余种,主要有紫斑罗布麻、箭叶锦鸡儿、马兰、芦苇、狼毒、芨芨、山柳等。油料植物有香薷、沙棘、文冠果、薄荷、宿根亚麻等70余种。淀粉类植物有蕨麻、锁阳、黄精、玉竹等50余种。化工原料植物主要有油松、金露梅、地榆、柽柳等50余种。香料蜜源植物有丁香、忍冬、百里香、玫瑰等40余种。野果和蔬用植物有草莓、山楂、山葡萄、猕猴桃等40余种。食用菌类有发菜、蘑菇、黑木耳等10余种。
5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其中有5个藏族自治州(玉树、果洛、海南、海北、黄南藏族自治州)、1个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个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1个撒拉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2个回族自治县(化隆、门源回族自治县)、2个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个蒙古族自治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72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98%,区域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1.55%。此外全省还有28个民族乡。
青海一个多宗教的省份。佛教、伊斯兰教、道教、教和天主教五大宗教在青海省都有传播,其中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信教群众中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等几个世居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教。据2004年全省宗教活动场所年检统计,全省共有宗教活动场所2100多座(所)。全省共有宗教教职人员29000多人,占信教群众的1.33%。全省有信教群众2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1.65%。全省现有省级宗教爱国团体5个,即:青海省佛教协会、青海省伊斯兰教协会、青海省教“三自”委员会、青海省教协会(简称省教“”)、青海省道教协会;州、市级宗教爱国团体13个;县级宗教爱国团体25个;省级宗教院校2所,即:青海省藏语佛学院、青海省伊斯兰教经学院。
2014年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8%。其中,城市上涨2.9%,农村上涨2.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9。